曾有金融业者这样描述国内金融业的盈利模式:“保险公司跑着挣钱,证券公司坐着挣钱,银行躺着挣钱。”扩大开放后,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短期可能迎来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与高水平的对手同台竞技,汲取对方的先进经验,将使我国的服务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对外开放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对内放开。拿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来说,“不能仅仅局限于外资,对本国企业更应该如此。因为市场经济不管对内资外资,都应该是公平的、非歧视性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开放将不可避免地促动改革。金融领域的开放,将推动我国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隆国强说,改革开放至今,在一般产品和服务领域,我国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对于不少生产要素如资金价格,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以建设试验区为契机,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这和近期国务院发布的金融“国十条”、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是一脉相承的。
“可复制可推广”——国家战略而非地方战略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国务院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基本的要求。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前后,国内不少区域纷纷提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想。上海的先行先试,将成为兄弟省市的模板之一。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表示,一定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很多方面,试验区可以为同类改革积累有益经验。比如自贸试验区的管理机构设置,可以遵循“扁平、小型和授权”的原则。有学者建议,在暂停实施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能不能更进一步,由人大授权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定法律。
此外,还有区内、区外的统筹问题。据了解,未来试验区内将实行“一线(国境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与非试验区的连接线)高效管住,区内自由流动”的政策。“二线如何管住?这需要在试验中转换观念。原来我们搞保税区,是管住里面的东西不要跑出来、不能走私。现在搞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管住外面的传统体制不要渗进去。”周禹鹏说。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副主任施琍娅认为,未来在试验区内,可以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及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本币走出去服务。“根据相关统计,人民币即将进入国际前十大支付货币之列。作为人民币发行国,我们有责任在试验区里把这个平台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