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个岗位3年了,涉检上访的群众越来越少。”近日,河南省郑州市检察院信访接待员李成安告诉记者。
该院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记者专程到该院一探究竟。
案件评查:好机制保障高质量
“像这样只显示有挂号信函,没有送达内容,没有送达回执,也属于案件质量瑕疵,要及时纠正。尽管法律文书已经邮寄送达,但具体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再小的细节我们都要认真审查……”正在参与案件质量评查的该院案管中心负责人莫孙华指着卷宗告诉记者。
好机制出动力、出活力,更出高质量。郑州市检察院从2009年开始突出强调抓案件质量,努力在两级院确立“各项工作以办案为中心,办案以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建立以案件质量为核心的绩效考评机制。考评权重分配上向办案工作倾斜,指标设置上向关键质量指标倾斜。以案件管理中心为监督平台,实现对案件质量的流程管理、质量评价、结果运用。
制定完善各类严格的案件质量指标体系,促进执法行为规范。该院从市两级院抽调110名业务骨干,组建了郑州市检察机关案件评查人才库。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法学学者、律师、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代表参加案件评查。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案件进行责任倒查,对错案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使干警在案件质量问题上有觉悟“不想错”、有能力“不会错”、怕惩戒“不敢错”。
该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通过考评机制的引导和拉动,该市检察机关近年来案件质量持续向好。“案件质量高了,群众满意度自然就高了。”
人才建设:补能量练内功
8月16日,郑州市检察院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检察官大讲堂”正在进行。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旺生以“中国制度和中国法治建设”为主题的精彩讲述,赢得在座检察干警的阵阵掌声。
打铁还需自身硬。该院把专业化的人才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提升检察官素质,激发干警队伍活力,助力检察干警成长,提升办案水平。2009年以来,该院先后组织了10余期“检察官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两级院全体干警授课,以此带动观念转变,思维更新。
同时,作为专业化建设途径之一,该院把培训当成最高奖励,先后组织全市两级院430名中层以上干部和240余名优秀干警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浦东干部学院等地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能和管理能力。
为逐步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该院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抓引进,优化检察队伍结构;抓培训,提升现有人员层次。通过岗位培训、技能竞赛等内部挖潜形式,该院干警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河南省检察机关32名检察业务专家中,有7名来自郑州市检察院。
阳光执法:以公开促公正
“检察官办案认真,还派人长期联系包村,解决实际困难,俺们很满意。”巩义市米河镇明月村党支部书记马树忠说出了村民们的心里话。
为了让广大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知公平正义,该院积极推行阳光执法,开通案件查询系统,起诉书、办案过程网上公开,不起诉、不抗诉案件答疑说理,申诉案件公开答复,并向全市60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特别监督证,代表、委员可随时进入检察机关对执法办案和干警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检察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狠抓办案质量,通过发挥案管部门和绩考部门的合力,促进案件质量提高,促进执法行为规范,真正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接受采访时,郑州市检察院检察长杨祖伟如是说。
近年来,郑州市检察机关有11件反贪、反渎、侦监、民行案件分别被评为全国或全省“样板案件”。连续保持检察环节超期羁押为零、办案安全和重大事故为零、反映干警因办案严重违法违纪为零等四项零纪录。郑州市检察机关的美誉度和执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和2012年,在河南省检察院组织的“规范权力行使,促进公正执法”检风检纪社会评议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记者李向华通讯员王红霞高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