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沟通的平台】
问得尖锐,答得坦诚,民意表达有了最直接渠道
听民意、知民忧、解民难,更多沟通渠道已打开
2012年2月13日,春节刚过,一场前所未有的民意大考拉开了大幕。作为媒体观察员之一,记者进入首场录制现场,演播大厅座无虚席,比往日平添了几分紧张。
行风监督员代表、太铁二社区书记邵云飞带着3万多居民们期盼开通公交车的呼声来到现场。她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大家问得还算客气,不过问题解决得很快,居民们很满意。”
今年,场内外的提问更理直气壮,更尖锐:“马上是多会儿?”“什么时候能解决?”三五个回合交锋,不问出个一二三不罢手。还有一位市民听到职能部门的回答后说:“现在只能给你打50分,剩下的50分要看落实情况。”许多干部们有感而发地说:“台上十分钟,台下一年功,要让群众说好不容易。”
在办公桌上、在文件堆里讲群众利益,只会离群众越来越远。在面对面的沟通中,看的是谁对群众有感情,对问题有担当。
今年,住建委首次参评。从北中环工地赶到直播现场的王忠主任掸去裤腿和皮鞋的灰土,站到聚光灯下。网友留言反映,和平北路去年刚修过,但现在已经成了坑坑洼洼的搓板路,原因何在?如何杜绝这一现象?王忠的回答句句有力:“当时已警告过施工单位,后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但反映的还是我们质量监督不到位,我们将举一反三,对道路工程领域中的懒猫、馋猫,该杀的杀,该宰的宰。”
活动期间,太原市四套班子领导轮流到现场观看指导,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活动领导组组长弓跃场场坐镇,他说:“搭建沟通平台,解决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正是这项活动的生命力所在。”
汇报评议打开了与群众沟通的又一扇窗。借此契机,卫生局开通12320公益热线,环保局开通了周六(日)机动车尾气检验预约电话……满足民生新期待,更多渠道已经打开。
【这是一个互动的平台】
有问题找政府,群众从干部的行动中读到了责任
到群众中去,凝聚民心民力,把工作写在大地上
汇报评议的过程就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过程。
今年,庙前社区主任霍京平组织居民集体收看了节目,大家七嘴八舌,边看边议。政府部门一年到头都在忙些啥?场内外群众听到了百校兴学、百院兴医、道路改造等城市发展的大事,也听到了现在该不该买房、公交车为何扎堆来等生活琐事。
来看两组数据:2012年梳理出问题3665个,2013年梳理出问题6242个;2012年参评部门满意率平均值为76.87%,满意加基本满意平均值86.58%,今年这两项值分别为83.4%和93.29%。
为什么问题暴露得多了,满意值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霍京平说:“有问题找政府,能真心为老百姓办事,满意度自然就高了。”房产交易服务中心主任牛焕德说:“全市历史遗留的国有土地上的没有办理房产证的共有26.6万余套,去年一年已办理了11.6万余套。看到群众送来的锦旗,我们没有一丝轻松,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8月6日,太原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号召践行一线工作法:“到群众中去,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把工作写在大地上。”
9月2日,修整一新的府东府西街正式通车,市民们发现古色古香的候车亭里新设了座椅,在汇报评议中群众提出的这个建议被采纳了。重大安全有奖举报去年5月启动以来,现已清理各类隐患1264件,发放奖励18万余元。以群众为镜,言必信,行必果,就能实现干部群众的良性互动,凝聚起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磅礴力量。
统计显示,两年来各参评部门仍有一定数量的不满意票,有的达到10%左右。从群众的牢骚里找到差距,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的大幕还未落下,一个个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身影已奔忙在路上。记者 杨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