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用执法规范赢得人民群众对检察的公信

2013-09-12 08:10: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用执法规范赢得人民群众对检察的公信

——专访二级大检察官、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陈云龙

采访陈云龙检察长的那天下午,他刚给浙江省检察院机关300多名干部职工上完近两个小时的专题党课,题目叫《检察工作与群众路线》。于是,记者的采访话题就此打开。

人民检察院就是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我谈点学习体会,给大家抛砖引玉。”陈云龙一如既往的谦和。谈起36年的政法工作经历,尤其是担任省级检察院检察长近十年的检察生涯,陈云龙深有感触地说,人民性是检察机关的根本属性,人民检察院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他对记者说,这几年,浙江省检察院先后出台一系列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倡导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办案质量观,有些检察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都是由于坚持把执法为民作为根本宗旨和衡量执法办案的根本标准,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完善利民便民措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但是,少数同志对践行群众路线的认识不到位,片面理解司法工作专业性,导致在工作中出现机械执法,影响执法为民宗旨的落实;面对新一届党中央对群众路线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新期待、群众利益渐趋多元化的新情况,检察队伍在执法理念、能力、作风和精神状态等方面仍然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特别是在‘四风’方面,有的检察干警特权思想严重、漠视群众诉求,个别干警甚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司法公信力;在公开、透明、信息化的执法新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如何善用各种新手段、健全各种新机制,更加及时有效地掌握和回应群众诉求,亟待深入研究;落实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有待深入推进……”陈云龙直言不讳地指出浙江检察机关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的“短板”。

他说,要借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对浙江检察机关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改进不足,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群众路线真正全面贯彻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执法办案全过程。

省院要当好全省检察机关的“龙头”

陈云龙一直认为,省院机关作为全省检察机关的领导机关,必须在各个方面为全省检察机关做好表率、当好龙头,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

在省院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陈云龙提出,要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省院领导班子要重点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班子成员要做给各部门负责人看,部门负责人要做给其他干部看,省院要做给全省看,做给这次开展活动的杭州、宁波市院以及明年开展活动的其他市、县(市、区)院看,从严自我要求,切实通过以上正下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民、务实、清廉,我作为党组书记、检察长首先要做好,欢迎大家向我开炮!”陈云龙当场表态。

据记者了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浙江省院领导班子带头学习、讨论,带头查摆“四风”方面的问题。同时,坚持开门整风听取意见,陈云龙和院机关13名班子成员及机关厅级干部分别带队,开展“走基层、察民情、听民声”专题调研活动,冒着酷暑到11个市级检察院、23个基层检察院、25个乡(镇、街道)、11个村(社区)、21家企业,以召开市、县检察院领导和干部座谈会,召开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走访企业、乡镇、街道(社区),走访人大代表等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按照“带着问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的要求,召开座谈会28个,征求到意见建议414条,形成调研报告11篇。

“我负责组织召开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以及律师界代表三个座谈会,要求他们不要给我留情面,直言对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服务大局和保障民生、维护律师诉讼权利、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收获不少,效果很好!”陈云龙说。此外,浙江省检察院还通过网络、信函、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基层检察院、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陈云龙告诉记者,在机关内部,他又主持召开了处长座谈会、干警代表座谈会、老干部座谈会,收到意见建议123条。

“对所提的意见、建议,我们边梳理、边整改,立说立行。如律师界代表提出会见难等问题,我们立即与省司法厅联系,出台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文件。”陈云龙举例说。

把解决执法突出问题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试金石”

在陈云龙看来,检察机关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最主要还是执法办案的规范化问题。

他介绍说,这些年,浙江检察机关始终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全国检察机关中率先推行职务犯罪案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制定浙江检察机关工作规范,按照高检院部署,先后开展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强化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纠正检察人员在执法思想、执法方式、执法行为、执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但是,我们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不能过于乐观。”陈云龙坦承。今年上半年,浙江先后发现并纠正了张氏叔侄杀人案等两起冤假错案。陈云龙认为,这两起案件暴露了检察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监督不力等问题,根源也在于执法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到底还是执法不规范。

陈云龙介绍说,浙江省检察院机关把“照镜子”的重点放在对照今年发现的这两起冤假错案上,并提出了加强证据审查、加强执法管理、加强法律监督三个方面的12项具体措施。目前,浙江已经制定了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中全面深入推进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工作意见、加强侦查监督与公诉工作衔接配合的意见、公诉案件技术性证据审查工作规定,组织开展了2012年以来全省公诉案件质量集中评查,2010年以来二审改判、二审发回重审、最高法院不核准的死刑案件质量评查,反贪部门“整顿作风、严明纪律、规范执法”专项教育检查等三项活动。

从9月份开始,浙江省检察机关又开展了冤假错案大讨论,深入查摆和整改执法思想、执法理念、执法行为和执法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虽然这两起案件发生在十多年前,但是,其中的教训十分深刻。每一个检察人员都要把自己摆进去,结合这两起冤假错案,全面深入地讨论、剖析。要真正触及灵魂、触到痛处,不能‘打酱油’,更不能走过场!”陈云龙态度坚决。

他认为,执法办案的“四风”问题不解决、执法不规范,冤错案件就很难避免。“即使再小的错案,对当事人都是天大的伤害,都是对司法公正和公信的严重伤害,都是不可原谅的!”这位大检察官说。

陈云龙指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要牢记执法为民,回应群众关切,把解决执法办案中的突出问题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试金石”,以执法规范的自信,赢得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公信,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看到浙江检察机关的变化,使检察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和公信力得到“双提升”。

用铁的纪律推进作风转变

8月19日,浙江省检察院向全省检察机关下发通知,要求坚决执行“九项严禁”的规定,认真组织开展正风肃纪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该院同时还向社会公布了全省检风检纪监督电话。这一举动在省内外反响不小。

陈云龙介绍说,这九项禁令包括严禁因案件接受请托、吃请、礼物和娱乐休闲活动;严禁违规打听案情、干预他人办理案件;严禁公务活动安排或接受宴请、夜宵及娱乐休闲活动;严禁工作日午餐和公务用餐饮酒;严禁工作日午休和公务出差期间打牌、打麻将;严禁上班时间玩游戏、炒股、网购;严禁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和停放警车;严禁参与带有赌博、色情性质的活动;严禁对控告申诉群众冷、硬、横、推。

前段时间,在学习讨论中,陈云龙听到有些同志说,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与省院机关的实际关联度不大。对此,他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和一些同志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不恰当界定有关。他指出,当前,有的机关干部庸懒散,工作无所用心,上下班迟到早退,无故缺会,上班炒股、玩游戏;有的满足于已有成绩,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喜欢出入灯红酒绿场所;有的配备公务用车不合理;有的干部出差接受超标准接待、借调研考察等名义游山玩水、用公款相互宴请。这些都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表现。

“只有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监督别人才有资格、有底气、有权威。”陈云龙说,在公开透明、信息化的执法环境下,廉洁公正的检察形象一方面要通过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行为来打造,同时还在于八小时之外的自我约束。“慎独慎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拘小节可能毁了清廉的检察形象。”陈云龙说。

“下一步,省院机关将深入抓好整顿作风相关规定的落实。对文风会风、代表联络、上下班考勤、工作纪律、公款吃请、公车私用、酒局牌局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检务督察工作,严格问责,彻底整顿风气,以铁的纪律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推动今年全省各项检察工作的顺利完成,带动全省检察机关形成转变作风的正能量。”陈云龙最后说。

(钱舫 岳耀勇 范跃红)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