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法律界: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要求法律保障

2013-09-11 19:14: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据悉,上海自贸区或将9月底挂牌,相关部门也将会在9月中旬拿出一个整体方案。

    在香港,自由贸易极为成熟。那上海自贸区将来是否就是一个“小香港”?法律界人士表示,与香港所具备的金融底蕴与开放环境相比,上海仍有一些差距。而真正的金融开放绝对不是靠政策,香港有50年的制度不变,上海如果只是政策优惠,没有真正做到制度上的创新,上海自贸区依然会成为另一个香港。

    制度创新是上海自贸区的法律保障

    据新华社的报道,参与自贸区总体方案设计的王新奎回忆道,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消息传出后,一些人来问试验区是怎么回事,当得知这主要是制度创新,而不是政策优惠时,就失望地走开了。其实,既然是制度创新,除了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探索。

    对于自贸区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律师黄宁宁认为,“自贸区到底如何,自贸区总体方案会怎么设计现在都不明朗,制度创新需要探索。有利的是,制度创新便是法律的创新,有制度的保障即有法律的保障,相比而言政策红利恐怕不会持续很久。制度创新才会给这28平方公里的地带来无限希望。”

    如果自贸区只有政策优惠而缺乏制度创新的改革,有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心。2008年的天津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被认为是制度改革的信号。但是由于国家税务总局对试点中的“30%税前列支”的个人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异议,涉及个人税收优惠这块的试点工作被叫停,天津市滨海新区养老保险改革最后也不了了之。

    黄宁宁律师还认为,在这个即将挂牌的上海自贸区,只有通过制度的保障才能真正意义上给企业开绿灯,“所以对自贸区,我个人希望有配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可以配合地方性文件。自贸区内会有很多耳目一新的行业与经营模式。”黄宁宁说道。“制度保障会让上海以及中国更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符合条件的企业有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非新政

    从目前公布的消息来看,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减按15%的符合条件的企业的所得税的税率标准。这个标准与深圳前海的政策相当。法律界人士认为“这个税收政策不是新政,之前商务部等三家单位就此曾经出台过文件,只不过这次又提出来罢了。”黄宁宁律师告诉记者,“因为企业所得税优惠15%是必须符合一定条件的,如果这次上海自贸区能争取到放开‘符合条件’的企业,那才是新政。这一切都要等到自贸区相关细则出台之后才有定论。”

    法律界对减按15%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这一定不是税法的局部改革。”黄宁宁律师表示,“可能因为出台一项新政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而重提一个旧政策,如果可以很好的执行,效果会更好,效率会更高。”(陈晨)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