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货币自由的原则是,打开一道缝,就相当于开了一扇窗;开了一扇窗,就相当于开了一道门。“对于敏锐的资金而言,中国的一个地区放开了也就等于全国都放开了。”孙立坚说,自贸区提交的方案中企业法人可在自贸区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这是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极为重要的一步。但这也容易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游资快进快出,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疯狂套利。而一旦资本大幅度回流,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决策层在推进资本项下开放的过程中,需要很好地平衡汇率、利率市场化和外部资本流动的冲击。
“有鉴于此,预计上海自贸区的贸易企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物流企业等将得到更大的货币兑换自由度,而资本项目彻底放开有待时日。”叶檀同时表示,资本项目迟早会放开,资本项目不开放的上海自贸区如同“跛脚鸭”,难以前行。
在舆论纷纷集中在对服务贸易、金融业发展方面的想象之时,梅新育却关注着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在他看来,上海自贸区立足发展的基础、最大的优势、成败的关键,在于货物贸易的转口贸易发展。“如果上海自贸区一开始就是立足于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完全不必设在这4块远离市中心的区域,而是应该直接设在市中心地带。”
梅新育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单纯的没有实业基础的离岸金融中心模式所具有的正面意义,并不比给大众带来足够多的体面收入和就业机会的意义更大。事实上,能够带动实体经济部门发展、提高实体经济部门效益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更有用。
梅新育说,上海本地制造业相当发达,远胜香港;两翼的苏、浙两省都是制造业发达的省份,腹地的皖、赣、两湖、川、渝等省市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也在快速发展,足以为上海货物贸易发展提供长久支持。上海自贸区转口贸易的发展将进而给其两翼和长江沿岸的港口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并带动该区域发达的出口加工业升级。
3、一场制度改革的“大戏”
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贸区内,暂时调整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同时制订试验区内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很多人在期待关税、税收的减免,还有政府给出的各种补贴、土地价格的优惠……但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制度红利。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指出,上海自贸区核心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优惠政策。
当年以深圳、浦东为代表的沿海经济特区打出的牌是优惠政策、特殊政策,今天上海自贸区的杀手锏则是制度创新。
“从审批到备案的转变,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红说,这意味着在上述范围内,从事前审批转变为事后监管。这是政府管理思路的变化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制度建设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