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追求要素自由流动的更高层级开放
▉货物与服务贸易、金融开放齐头并进
▉核心不再是优惠政策,而是制度创新
1、一次前所未有的“自我开放”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上海自贸区是在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上的升级,在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服务业开放等很多方面,都将会有新的突破。
虽然最终方案没有公布,但自贸区将在多方面有大突破已确定无疑。按照商务部的说法,上海自贸区从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升级而来,那么究竟升级了什么呢?
“自贸区内涵要比保税区更丰富,现在红利不仅仅停留在税收上,更主要的是要素市场管制放开所形成的制度红利,而且期待它把中国经济带到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这次自由贸易区启动所追求的目标,不再像中国加入WTO时所产生的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开放效果,而是将以要素自由流动、自由贸易为主导的高层级的开放水平。
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看来,上海自贸区建设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宏观层次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微观层次的管理制度创新。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选择方面,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基础应当是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特别是转口贸易可望取得长足的发展。除此之外,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是该自贸区试点的重头戏,其中包括金融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将继续我国经济特区“试验田”的功能,对我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会有更上一层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