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
沈根财,55岁,浙江省德清县公安局乾元派出所城北警务室民警。自1995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二等功各1次。荣获2009年度全省政法系统“学枫桥保平安促发展”先进个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5月被公安部评为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无论他走到哪里,村民们都爱凑上来跟他聊几句。乡亲们都爱叫他“老沈”或者“根财师傅”,说他是穿着警服的“村民”,是自家人。驾车十六小时送病人
“城北警务室有城北村、联合村、幸福村,共6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6546人,流动人口3152人。”辖区内的大小事,沈根财都如数家珍。到了城北警务室,一进门就看见沈根财在给手机充电——“我这部是‘热线’,一定要有电,老百姓有事找不到我要着急的。”
“根财师傅,刚才安徽人李培启来过了,拿了几斤黄瓜和十几个鸡蛋,说是从老家带来的,一定要给你,我不收,他放下就跑了。”警务室的小张说道。
李培启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大老远的从安徽提着好几斤重的黄瓜送给沈根财。原来,6年前李培启来到乾元的矿山上打工,矿山在城北警务室的辖区内。有一天,平时温和的李培启突然性情大变,不停地打骂老婆,邻居看见后赶紧打电话给沈根财。沈根财劝解一次无效后,应其妻之邀带他到湖州三院做检查。“医生说他得的是间歇性精神障碍。这一来,工作没了。”沈根财的话语中透着同情。
今年6月,李培启的病又犯了,而家里也拿不出治病的钱了。“我那时就想啊,他们在这里日子过得苦,不能拿低保,还不如回老家呢。”得到李培启妻子的同意后,几天之后,沈根财和一名协警带着李培启夫妻踏上了回乡之路。
就这样,沈根财带着李培启一家一路开车到了安徽阜阳。油费和过境费1000多元,到了医院,出门时带的5000元剩不到4000元了。而医院在得知李培启的情况后,要求交6000元订金才能让其住院接受治疗。沈根财掏遍了口袋也凑不齐,他找主任医师、找院领导,请他们破例先收下病人,并保证不会拖欠医疗费。终于,沈根财的真诚打动了医院,医院破例收了李培启。
沈根财安顿好病人,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便又驱车往回赶。这一来一回,他驾车16个小时。
警务室就是群众的家
吃过午饭,又到了沈根财忙碌的时候了。“哎,吃饭了。”到了猪圈,沈根财舀起一瓢猪食便往食槽里倒,6只大肥猪呼呼地跑过来吃食。随后他又来到屋后,竹林里全是鸡。喂完猪和鸡,沈根财又来到鱼塘。
原来,这些全是为年夜饭准备的。每年置办一次团圆饭,答谢村民对公安工作的支持,这是城北警务室自2008年成立以来的传统节目。猪、鸡、鱼都是警务室民警自己养的,蔬菜是隔壁村民送来的。每次年夜饭都会有村民帮忙,准备就需要两三天。2011年的年夜饭,足足摆了22桌。年夜饭上,警民其乐融融,吃完了饭,沈根财还让村民们拿着鸡和鱼回去。
如此融洽的关系,有谁会想到,2008年,警务室成立后的第一桩纠纷就是村民毛奇明嫌警务室占了他家的道,要赔偿。而现在毛齐明不仅把一亩半菜地无偿给民警种菜,还每年把房子腾出来,给警务室摆团圆饭……
为何毛家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原来,毛奇明去上海打工后,家里发现了马蜂窝,家人又急又无奈。沈根财知道后,立刻带着协警沈康上门帮忙。沈康是消防支队退伍老兵,清除马蜂窝很专业,很快就让经常侵袭毛家的马蜂绝了迹。不过这马蜂像是赖上了毛家,赶走了又来,沈根财和沈康一次次上门帮忙,这一来二去,双方也越来越贴心。
“多亏了根财,不然要出大事哦!”
今年3月,城北村东海埭村民阿三将自家一棵老香樟树卖了,而这棵香樟树恰巧在村民阿福祖坟旁,阿三将树卖掉后,阿福发现祖宗的骨殖坛不见了!“这可是天大的事啊!阿福一口咬定是阿三把自家祖宗的骨殖坛弄没了,要跟阿三拼命,阿福的亲戚知道后也都赶来,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村民屠莲琴接着说道,这时有人赶紧去通知沈根财了,沈根财带着所有协警和不少村民赶来,把两拨人分开。“多亏了根财,不然要出大事哦!”大家都这么说。
在拦住村民使用暴力后,沈根财苦口婆心地劝着:“如今最要紧的事情是找回骨殖坛,别的事以后再说。”沈根财在老百姓中很有威信,他这么一说,双方都同意了。
阿三说把树卖给了湖州的一个树贩子,沈根财一行赶紧去找这个树贩子,而得到的回答是树已经卖给了一个长兴人,沈根财便马不停蹄找到长兴人,可是长兴人也把树卖出去了。多次辗转,一路追踪。终于在江苏扬州,沈根财找到了骨殖坛。
——【数字】——
自2008年9月建立城北警务室后,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10起。这些都归功于沈根财和警务室6位协警。走访是老沈的必修课,他的“最高纪录”是一个月走访476户人家。
——【声音】——
“如鱼得水,换来的是工作得心应手。沈根财出身农家,农村警务室是自己又一个家。这几年,城北警务室辖区案件数大幅下降,群众满意率大幅上升,这和和美美、太太平平的新气象,老沈功不可没!”
——乾元派出所教导员洪金海
“老沈跟我们一样身上有着一股子农村气息,他现在就是我们的好邻居,有他为我们守护村子我们放心。”
——村民毛奇明
“他办事特公道,不管是谁,一碗水总给你端平,我们就是信服他。”
——村民陈奎
(记者 谢佳 通讯员 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