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宁波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巡控体系

2013-09-11 14:46: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今年以来,浙江宁波警方通过对街(路)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村庄)防控网、单位行业场所防控网、技术视频监控网等几张“网”的建设,把平安的触角进一步深入基层,“两抢”案件下降超4成。

然而,可能很多人不会注意,宁波市街 (路)面治安状况的转变始于2011年,得益于当时新推出的4级巡控体系,当年侵财案件发案数就下降了20.18%,2012年,发案数下降了16.8%。巡控更新,实现打击最大化

如何利用有限的警力达到打击最大化,科学而有效的勤务机制必不可少。在这样的前提下,4级巡控体系应运而生。

4级巡控体系中的4级主体分别是市级的巡特警支队、县(市)区级的巡特警大队、乡镇(街道)级的公安派出所、基层的社区民警。巡控等级响应、巡卡结合、打防并举等机制保证了这个体系的有效运作。

他们根据每周盗抢案件的浮动值设定“红、橙、黄、绿”4色预警,之后根据颜色启动相应的巡控级别,投入相应警力。目前,宁波市共有市级一类、二类、三类治安卡点70余个,按等级响应要求运作。同时,巡特警还会采取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临时设卡工作。在着装巡逻震慑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他们还结合本地治安动态,在重点地区进行便衣巡逻。

据统计,近几年来,宁波市街(路)面侵财型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的发案数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9.77%。而在2011年实施4级巡控体系后,当年的发案数比上一年下降了20.18%,2012年,又在 2011年的基础上下降了16.8%。 “警情日记”记录治安乱点“变身”

在宁波市的几个治安乱点中,王家弄村可以说是“赫赫有名”,这个城中村以前一直以“乱”出名。一个小村,仅登记在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就有1万余名,当地的治安情况一直不好,每次清查整治总是榜上有名。

现为鄞州中心派出所治安巡控中队副中队长的陈蕾对这个村子的情况很熟悉。他有一本“警情日记”,记下了王家弄村治安变迁的过程。

陈蕾说,当时推出4级巡控机制时,他们在市、区两级巡特警部门的指导下,将王家弄村划为巡逻的重点区域,由15名协警组成的巡逻中队根据分色预警进行不间断的针对性巡逻。同时,他们还在附近建立了固定的卡点,随时进行检查,村里大部分路口都安装了监控设备。一系列举措推出后,当地的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今年上半年,这里发生的侵财案件降到了50余起。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

王家弄村治安的变迁,其实仅仅是宁波市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当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早在2008年,宁波警方就推出了以巡特警为主导、协警为辅助,信息导巡、全天候的动态专业巡控机制。2011年,宁波市公安局又在原来的巡控机制上“升级”推出了4级巡控体系,编织出一张可以笼罩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基层社区(村庄)的大网。

“与以前的巡控机制相比,4级巡控体系最大限度把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支队、县(市)区大队、派出所以及社区民警形成了一个打击整体。”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体系建设,专业巡控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据统计,仅全市11个县 (市)区公安局就建成了由550余名民警、1860余名协警组成的专职巡控队伍。此外,巡特警支队还有“机动力量”作为补充。

以巡特警为主导的街(路)面专业动态巡控与派出所开展的单位场所管控和社区巡防工作有机整合在一起,消除了巡逻防控连接点上的 “空隙”,防控的时间、空间实现了全覆盖。8月28日23时53分,江厦派出所接110指令称,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件,两名嫌疑人分别穿黑色和白色衬衫。接到指令后,派出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一方面安排民警快速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另一方面通知夜间巡逻的警力进行排查。凌晨2时许,犯罪嫌疑人被街面巡逻的民警发现并抓获。

从今年初开始,宁波市又将4级巡控体系纳入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对街(路)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村庄)防控网、单位行业场所防控网、技术视频监控网等的建设,整合各警种资源,打防工作进一步分工细化,有效挤压了各类犯罪活动的生存空间。(董卫阳 崔伦君)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浙江宁波当街驾车撞人割喉案告破凶手已自缢
·浙江宁波北仑区检察院:行贿行为将被记录和公示
·浙江宁波规范刑事案件侦查人员出庭
·浙江宁波市江东区检察院:利用“网上窗口”与网民互动
·浙江宁波江东法院:专款支持大面积悬赏执行
·浙江:宁波法院审理大标的案件实现“三无”

·浙江:宁波法院审理大标的案件实现“三无”
·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创新实践
·浙江宁波成立共建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
·浙江宁波北仑边检打造“智慧边检”
·浙江宁波机场边检升级“混合验放系统”
·浙江宁波检察机关"单线联系"保障举报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