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难忘”的主题,让身处四面八方的第五届全国十佳公诉人,不约而同地回到了“从前”。
那时候黑龙江的公诉人马宁,干公诉已满3年,每天一上班,马姑娘就要打开那些厚重的案卷,面对被害人家属。任何人都会滋生的职业疲惫感,一样会发生在公诉人身上。就在这时,马宁遇到了一对“特别”的来访人,他们是被害人的父母。他们相信,不用哭不用闹,马宁一样不会放纵正在伪装的罪犯。受到触动的马宁打起精神,到医院询问医生,到监室提审嫌疑人,最终换来了被告人当庭一声大喊:我错了!年轻的马宁告诉自己:你没有倦怠的权利,因为这是人民赋予你的职责。
那时候四川的公诉人陈王莉刚参加工作,受命出庭一起普通的盗窃案,却因一时语塞面临尴尬。自此,她把零碎时间都收集起来磨练嘴皮子。时至今日,自言自语已经成了她的生活习惯,这让她不仅代表四川参加全国优秀公诉人电视论辩赛,还战胜了众多“名嘴”拿到了“最佳风采奖”。
那时候云南的公诉人武广轶,调到公诉处不过半年。面对曾因盗窃被判刑一年,却在刑满释放第三夜翻越重重围墙,潜入看守所财务室盗窃现金的少年小敏,武广轶耐心地与他沟通。良久,小敏才肯说一句:为什么看守所的管教就不能像你这样尊重我?他坦白,因为留所服刑中被管教呵斥,才萌生了报复之念。之后十几年的公诉生涯,她总会想起小敏那句话,这让她在沉重的工作负荷下,依旧坚持与每个嫌疑人都谈谈,哪怕是短短几分钟。
不断打磨专业素养,勇于和时而抬头的懈怠做长期斗争,保持论事时的无情与看人时的悲悯共存,让检察官充满人性的善待和理解,能最终唤醒一些误入歧途的人重新珍重自我——这些也是一个公诉人在职业之路上,常修常新的内容和本领。
不是在问人、就是在阅卷、不然一定是去出庭了。每一名公诉人承担的日常工作,如此周而复始,有些重复单调。从检这些年来,经常有人问上海公诉人赵骏,为什么始终对这行有着最初的热情?赵骏说,因为有些人让他景仰,让他无法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重庆公诉人陈荣鹏已经被提拔为基层检察院的副检察长,但他最欣赏的人,是30多岁的办案组长老茂。老茂的审查报告条理清晰、分析透彻,在第四届重庆市优秀公诉人比赛中,老茂得了第12名,他常常以“优秀第二”自我调侃。陈荣鹏说,在大家眼中,鲜花或荣誉,比不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更能征服人心。
他们10个人登上了公诉竞赛之巅,满身荣誉,但他们最欣赏的,却是身边看似最普通的人或事。那些普普通通的公诉人用日复一日的身体力行告诉年轻人,怎样做法律人以及怎样做人,告诉他们认真用功夫、踏实尽责任,是任何年代都不过时的做派。
最应当歌颂的公诉人,是那些没有聚光灯笼罩,而仍旧坚守的人。他们的内心始终坚守着一视同仁、法律至上的执法理念,忠实地履行一名检察官的职责。
无论降临多少光环,这一刻终究短暂,也终将过去,更平凡更漫长的日子等待着这些优秀的公诉人,修行在公诉道场,他们越来越体会到坚守的价值,这一路的修行,将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