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的质疑
云南省检察院公诉一处诉讼监督室主任 武广轶
那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盗窃案。17岁的小敏曾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留所服刑。刑满释放的第三夜,他却翻越重重围墙,潜入看守所财务室盗窃现金5000元。
提讯那天,我耐心与他交谈,问他为什么不吸取教训,让自己的大好年华在狱中流逝,尽管他支支吾吾不太愿意说话,但他并不拒绝听我讲。过了很久,他说了一句:“为什么办我先前那个案子的检察官在提讯我时就没像这样跟我谈谈?为什么看守所的管教没有像你这样说?”我一时语塞。他继续说:“就是因为留所服刑中被管教呵斥,我才萌生报复的念头。”
尽管我很想回答他的问题,但我发现面对17岁的他,我更应该告诉他,管理自己的欲望、情绪才是最重要的,别人的任何问题都不能当作自己堕落的理由。
彼时,我刚刚踏入检察岗位一年,从事公诉工作不过半年。我曾经天真地想,哪有不愿回头的浪子,缺少的是挽留、唤回他的那句良言或温暖他的一个举动。当然,在那之后,我也遭遇很多任凭说破嘴仍旧“铁板一块”的嫌疑人,面对如此失败的引导,我也会心灰意冷。可每每这时,我总会想起小敏那句话。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去劝导?劝导或许有用或许无效,但有没有尽力去教育挽救,是我们要带着责任心敦促自己的。正如培根所言: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每个人的内心总有一个最柔软的地方,若能在办案之中、之外帮人打开心结,教人少走歧路,助人止住纷争,都会成为办案成就。
在巨大的工作负荷下,虽然不能每个案件都花大量的时间去谆谆告诫或循循善诱,但我尽量安排时间与对方谈一谈,哪怕就是笔录签完等待入所的那短短几分钟,问问他们的想法、听听他们的诉求、说说自己的见解。我相信,在无数的尝试中,总会有曾经激动的心能稍有平静、曾经麻木的心会稍有苏醒、曾经茫然无助的心会靠彼岸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