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的法庭辩论
四川省资阳市检察院未检处处长 陈王莉
那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办理的一起盗窃案,案件很小,嫌疑人以帮被害人消灾为由,骗被害人将5000元现金用红布包裹,并假装“作法”。后趁被害人闭眼祈祷时,嫌疑人偷偷调包,用白纸将5000元现金换掉。被害人回家发现被骗后报案。
案情简单,证据充分。讨论案件时,有同事提出了本案是诈骗罪。但我认为在这种有骗有盗的案件中,主要还是看其取得财物的手段,本案取得财物是违背了被害人的意志取得,不存在被害人交付的问题。所以我坚定地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就是盗窃罪,于是我努力说服大家,并找出了相关类似案例,最终科室讨论同意我的意见,以被告人犯盗窃罪起诉到法院。
开庭那天,我突然发现对面辩护席上坐着一名律师,这是在起诉后被告人委托的,我事先不知情,有点心慌。不过心想,这个案件不存在罪与非罪的争议,无非就是此罪与彼罪,于是我把反驳诈骗罪的理由在心里梳理了一下。庭审开始进行得很顺利,可到了法庭辩论环节,辩护人咄咄逼人的气势让我有些退却,竟一时语塞,我感觉我的回应有些言不达意,甚至声音还有些发抖。不但问题没说清楚,自己也显得紧张慌乱,幸亏陪我出庭的师傅帮我解决了难题,最终,庭审顺利结束。
庭后我反思,感到深深的自责,明明是自己准备好的,明明是自己内心笃定的,为什么在开庭时就不能很好地表达呢?我猛然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成为横在我面前的一道门槛。我告诉自己,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过不去才是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必须得跨过去。
于是,语言练习成为我生活的常态。我把零碎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即便是在饭后散步的半个小时、上下班的途中,我都会随便找个话题自言自语说上几遍。每看完一个案子,我就用自己的语言脱稿汇报几遍,日复一日,我坚持不懈。
10年后我获得了全国优秀公诉人电视论辩赛最佳风采奖。可是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曾经这个案件的庭审都让我终身难忘,它让我明白,缺陷或者不足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并努力去克服,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