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教师节 如何不失礼

2013-09-11 08:14: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教师节刚过,有关“师德”、“送礼”的热议依然不止。教师节,是以特定时间氛围烘托尊师重道的礼仪,体现人类知识传承的关系,谙明“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的节日。这是教育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我们庆祝教师节的要义所在。

  可时下的教师节,往往异化为“送礼节”,送礼和攀比之风盛行,不送礼、少送礼则担心会“失礼”。收与不收礼,也拷问着师德良知。教师节,已然成为很多老师、家长、学生的“烦恼节”。

  其实,很多老师心里,学生的优异成绩就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不会因是否送礼和送礼多少而“厚此薄彼”,家长和学生本无须多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勤奋好学是学生的本分,师生关系本应如此简单圣洁。如果尊师重道沦为金钱堆积的庸俗关系,则是对教育精神的玷污亵渎,也给师生关系戴上精神枷锁;如果教师忘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沉迷社会拜金流弊而不拔,则丢失了传统师德礼仪,违背了教育信条,收再多礼也得不到学生内心的“礼重”;如果学生平日轻师贱学,只知在教师节送礼讨好老师以期换取特殊的优待,则不但是对老师和学业的轻侮嘲弄,更是对公平原则的蔑视。教师节变送礼节、收礼节,师生关系充斥浓厚商业色彩,无疑是教师节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尊师重教无关金钱财物,尊师重教也不在口号响亮,内心的恭敬礼重和行为的恪守遵循,才能让教师节有礼有实。

  (符向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4成受访者呼吁引入监督完善师德考核细则
·师德底线与教育批评权不矛盾
·海南:修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规范师德建设
·守住师德底线不能只靠“高压态势”
·要让“师德红线”真正起作用
·师德红线应落地

·师德红线应落地
·笑容,绽放师德的光辉
·体罚学生背后的师德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