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9月10日是第29个教师节,随着教师节临近,该不该送礼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此外,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将教师节日期改为9月28日也成了公众的焦点。

图为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我国著名教育家吴若安(右二)来到她曾担任校长的上海市第一女子初级中学,为她题写的校名揭牌。新华社 发

·送礼多有所求

不少老师表示:“收了礼,家长表面上很感激,其实心里会看轻你。”嘉兴市某幼儿园老师董琪说,家长送礼多数是有需求的,比如分班、换座位,选班干部,争取得奖资格……“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你和家长之间的利益交易,他们心中有数,你的教育本身就打折了。”  【详细】

近年来,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教师节或明或暗地异化成了“送礼节”,的确可称是一种现实的“公害”。害处之一,是“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粥”,极少数教师的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让大多数品行端正的老师一起背了“黑锅”;害处之二,是令众多学生的家长患上了“节日纠结症”——送吧,非但心有不甘,多了少了也都是一种痛。可要是不送,则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否因此被打入“冷宫”、另眼相待。  【详细】

·尊师何必送礼

客观而言,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家长借教师节之机向老师送礼的现象,并不表明教师群体职业素质低下。很多时候,老师甚至会因为收或不收礼物而感到“左右为难”。因此,要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氛围,一方面要划定职业道德红线,让老师值得尊敬;另一方面也要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上,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受人尊敬的职业。  【详细】

·“信任”“理解”是最好的礼物

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发出了“过节不收礼”的倡议,家长感到释然,校方也觉得轻松,送礼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教师是“红烛”,是“园丁”,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大部分受访教师认为,收礼行为不光彩,而信任和理解,则是他们最需要的礼物。 【详细】

·风清气正的过节方式,才能匹配“教师节”的高尚内涵

教育部在今年第29个教师节之前,号召全国教育界本着“俭朴、隆重、热烈”的原则庆祝,同时还制定完成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节日期间收受学生家长礼物”属于触犯师德红线。对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直至开除处分。这一《处理办法》将在节后征集意见后实施。当然,严格来说,这是原则性的指导。一个教师是否接受家长的礼物、能接受哪些礼物,还需要老师们以“师德”为标准拿捏分寸。

一个风清气正的教师节,要无关功利、不沾铜臭,也要充满温馨、符合常情。我们期待教育部即将公开征集意见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能够明确设定教师节教师收礼的形式与价格,严格防止个别教师索要礼金、瞒报礼物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不要一刀切、矫枉过正,允许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感谢。这样既能给家长和学生留下一条表达对老师感谢和致敬的重要渠道,又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详细】

·保障教师权益并不是倡送礼之风,而应从制度上改善教师从业环境

我国教师的整体地位已获较大提高,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较大差距。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教师,其薪资待遇亟待改善。正因如此,相比于争论如何选择教师节日期,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各界探索如何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如何让教师更符合时代的标准,推动教育事业更快发展。今年的教师节又要到了,每次过节,也应成为集中反思教育问题、查找薄弱环节的契机。如此,教师节才算是过得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详细】

需要指出的是,要求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是多年前就提出的政策。但一些地方在具体落实中经常打折扣。只有让教师们在待遇上更有保障,他们才能更加热爱这一职业,坚守职业理想。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有效办法,鼓励他们创新教学方式、研讨教育方法。  【详细】

  送礼 

  不送 

·成了习惯

“教师节送礼是一种习惯,孩子会制作贺卡或创意小礼品给老师,作为家长也要表示一下,买一些真丝围巾、保温杯、钢笔之类。”上海一位学生家长李丽萍说,如果不确定老师需要什么,送消费卡或代金券也挺实惠。  【详细】

·受环境影响

“反正我接触的圈子,十个人中八、九个都送。”上海一位幼儿家长王静说,一般送购物卡,也有送现金或礼品……  【详细】

·衷心感谢

“我们一般在节前到老师家送一些土特产,主要就是表达对老师的谢意。”顾女士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她孩子今年留在了杭州城里读初中,“土特产的价格和几百块钱的消费卡差不多,但老师更容易接受。”  【详细】

·出于无奈

“一些家长担心,其他家长送了自己不送,会不会不好?”上海一位姓李的幼儿家长说,“肯定有点无奈的,现在就一个孩子,总希望老师对孩子好点,不管送礼有没有用,也是图个安心。”  【详细】

·注重精神层面

江苏省东台中学的孙老师认为,教师节给老师送礼,应该注重精神层面。“收到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礼物,虽然礼轻但情意重,是很大的安慰。指望学生家长送礼改善生活的老师,毕竟是极少数。” 【详细】

·送礼多有所求

“收了礼,家长表面上很感激,其实心里会看轻你。”嘉兴市某幼儿园老师董琪说,家长送礼多数是有需求的,比如分班、换座位,选班干部,争取得奖资格……“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你和家长之间的利益交易,他们心中有数,你的教育本身就打折了。”  【详细】

·一定程度上市不尊重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如果你送的礼,让对方感到有功利性、目的性,就没有人愿意接受,一定程度上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详细】

·送礼会给孩子造城负面影响

上海市愚园路第一中心小学副校长沈建说:“尊师重道贵在平时,节假日的‘突击表达,并不能给老师带来快乐,反而增加了压力。与此同时,家长给老师送礼,还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令其人生观、价值观跑偏。”  【详细】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新闻背景: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据9月6日《北京晨报》)。

·教师节改期只差“临门一脚”

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源于1985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节的决定》。当年9月10日,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迎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还发出了《致全国教师的信》。

教师节之所以定在每年的9月10日,据称是因为9月适逢全国大中小学开学之际,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目光普遍聚焦在教师身上,此时是对学生进行尊师爱校教育,引导社会尊师重教的最好时机。不过,对9月10日这一天本身有无特定的文化内涵,对弘扬中华师道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无特定的底蕴在当时并未考虑。

近年来,教师节的内涵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有关教师节应当继承优秀传统的呼声一直不减。2004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提案建议,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纪念日,而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八月二十七(农历),相当于阳历的9月28日。

经过近十年等待,如今随着《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教师节的改期终于只差“临门一脚”。 【详细】

·尊师重教比过节更重要

教师节具体定在哪一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我们该怎样过教师节。如果像之前那样,无非是地方上开个会,领导讲几句话。尊师重教重要的不是教师节定在哪一天,而是我们准备将教育放在怎样的地位,对教师给予怎样的体面生活和自由讲台。  【详细】

设立教师节的初衷是为了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并通过切实举措关爱教师。在这个意义上,教师节日期是维持现状,还是改为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并不是问题症结所在。如果全社会都在这一天形成对尊师重教认识的高峰,不更改教师节日期,也同样可以达到设立教师节的目的;反之,如果尊师重教做得不够,则无论教师节设在哪一天,都缺乏实际意义。  【详细】

·教师节改期,教师权益更要改进

以“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这一教师十分关心的法定要求、同时很能见证教师的真实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事情为例,其现状就无法令人满意。如据此前《人民日报》的调查,“教师收入与公务员相差一到两个档次。高级教师相当于副处级,但只拿到科级公务员收入;一级教师相当于科级,收入也只相当于科员级公务员”。此前有调查显示,55.15%的教师认为自己地位“不高”,70.58%表示“超负荷”,只有16.7%明确“不会放弃教师职业”,而认为“会找更适合的职业”的比例却高达41.92%。

就此而言,教师节是否改期、是否以孔子诞辰为日期,甚至是否设立教师节,其实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全面保障教师权利的角度,落实各项早已法定的教师待遇福祉,不仅在抽象的宣传说教上,而且在真金白银的权益福祉上确保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详细】

  支持 

  反对 

·传统文化不能割断

孔子是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还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孔子思想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中国文化和教育传统的形成发展中产生了广泛、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详细】

·以孔为镜 反思的节日

宁波大学法学院的谢小瑶老师认为:“改成孔子的诞辰,体现了我们国家在道路、理论、制度上的自信,我赞成。现在教师失德、学术失范现象屡见不鲜,所以我觉得教师节还应该是个反思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不同行业的人都可以对教师职业进行探讨和反思,让大家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个共识、有个期待,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另一种尊敬,而不是像现在一些学校给老师简简单单发点钱就了事了。” 【详细】

·有更多时间享受节日

刚忙完新生接待工作,又要迎来教师节,在福州一所二本学校工作的林惠敏老师对教师节更改日期是另一个层面的赞成:“我没想孔子诞辰的意义,只是原来9月10日的教师节,我们刚开学,各种事特别多,很难有时间与心情静下来享受节日。” 【详细】

·教师节只是一种形式

在北京某小学任教的史西老师也有同样的见解:“无所谓的,教师节本没有多大意义,只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看平时的工作怎么做,不能以为一个节日就解决了问题。”  【详细】

无论教师节的具体过节日期改在哪一天,乃至是否为教师设立一个教师节,其实主要都是一个形式化的事情,而与教师权益福祉、社会地位等,并无直接联系,前者的“改期”,并不一定意味着后者的“改进”。 【详细】

如果全社会都在这一天形成对尊师重教认识的高峰,不更改教师节日期,也同样可以达到设立教师节的目的;反之,如果尊师重教做得不够,则无论教师节设在哪一天,都缺乏实际意义。 【详细】

·改日期不如提待遇

浙江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戴老师则认为:“我关注到网上有6成多网友赞同改成28日,但我倒觉得这是折腾。着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待遇才是正道。”  【详细】

教师被誉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他们锻造下一代的“灵魂”。我国教师的整体地位已获较大提高,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较大差距。只有当全社会范围形成一股尊师重教的风气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教师节送礼的不正之风,而那时教师节究竟是哪一天也不再重要了。

制作:中国长安网 策划: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