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整合综治资源 构建多元参与调解机制
“有什么事,尽管打我电话。”这是魏泰华的口头禅,他是贵溪市罗河镇罗田村的党支部书记;许故必,是罗田村的综治维稳信访信息联络员。魏泰华说:“如果一天没接到许故必的电话,我心里就会觉得有些不安。”
8月21日,记者来到罗田村。
“六位一体”,是针对农村社会环境构建的新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这机制把魏泰华、许故必等6个人原本不那么熟悉的人,紧紧地栓到了一起。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贵溪市以市、乡(镇、街道)、村(居)、组四级联动的基层综治组织网络为载体,以村(居)小组为网格,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实行“六位一体”,即包村(居)领导、包村(居)干部、包片民警、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包片干部、综治维稳信访信息联络员的六人联合调处,要求及时排查发现矛盾,并把矛盾纠纷化早、化小、化解在基层。
魏泰华解释说:“我是‘六位一体’中的第五个,许故必是最末端的,同时也是很关键的,很多基层的信息要他去收集。如果辖区内矛盾纠纷处理不当引发问题,六个人一起问责!”
今年7月份,许故必的弟弟因稻田放水,与临近的农户发生冲突,打伤了对方。许故必在劝说弟弟无效的情况下,自己带着500元钱连夜登门赔偿和道歉,最后两家握手言和。许故必说:“我要是连自己家的事情都解决不了,村里人谁还信任我们呢?”
据了解,今年1至6月,贵溪市‘六位一体’机制推行后,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56件,落实相关调处责任人2457人次,成功化解纠纷830件,化解率达97%。
鹰潭市综治办副主任熊万胜告诉记者:“该项工作的推进,夯实了基层基础建设,让人们自觉地有了守护家园的意识。社会组织多样参与,是社会管理持续长效的催化剂。根据农村特殊情况,实行矛盾纠纷六位一体化解机制,是贵溪市创新社会管理的又一举措,并将大力推广。”
建设和谐导向型化解机制 江西多项创新获全国推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创新矛盾纠纷分类化解机制,目前已成为全省各地各级综治部门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试点的多项化解机制在全国属首创。
2010年8月,江西省首家第三方医疗调处中心在景德镇成立,创新了医疗矛盾纠纷的化解机制,当年接待群众咨询230起,受理各类医患纠纷171起,成功调处164起。2011年12月20日,中央综治委、卫生部等5部委联合在景德镇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同年12月26日,南昌地区医疗纠纷调处中心正式成立,调解成功345起,成功率达95%以上。截至目前,11个设区市医疗调处中心均告成立,全省医疗纠纷调处率达到92.5%。
2012年4月,赣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应急联动机制“大余经验”引起重大反响,该做法在“三调联动”的基础上,嫁接了应急联动机制,改善了公安交警部门单打独斗势单力薄的状况,大大减少了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聚众拦车、堵路、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当年,赣州市化解交通事故纠纷达到93%以上。目前,大余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今年8月,从源头解决交通建设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新做法,在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公室召开了现场会,开始在全省推广。以承包合同确认、农民工信息注册、农民工工资预存、农民工工资核算、农民工工资支付、农民工工资监管、违规责任查究、信用记录档案等八大板块构成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使我省在化解农民工工资矛盾纠纷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省综治办矛排室主任朱同友对记者说:“建设和谐导向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应当根据当前社会矛盾的性质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针对社会纠纷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机制。这样,才能形成科学分类、依次介入、手段多元、相互强化、整体协调的矛盾纠纷分类化解机制。”
◎文/图 记者李井红 陈利光
·海南政法委书记:矛盾化解在源头排除在基层
·江苏省拘留所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实践综述
·江苏省拘留所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实践综述
·重视矛盾化解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关键
·北京二中院强化再审审查程序中矛盾化解
·[矛盾化解]法律才是解决矛盾纠纷真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