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利津县人民法院近年来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生机和活力,走进利津法院,青春的气息和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
“法院工作,关键在人;法院的未来,关键在青年法官。”院长徐峰说。利津法院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三三六三”青年法官培养模式,即重点培养青年法官的三种意识,三种素质和六种能力,并通过三项长效机制管理青年法官队伍,使青年法官快速健康成长,让法院永葆青春活力。
文化引领 树立三种意识
在青年法官培养过程中,利津法院特别注重文化的引领作用,多举措加强特色法院文化建设,让青年法官在文化的浸润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成长进步。法院先后组织法官授职典礼、青年法官座谈会等文化活动,切实增强青年法官责任意识。院长带头学习,不定期为干警推荐文章阅读,为干警订阅专业书籍。在局域网开设“理论研究”、“法官文苑”专栏,引导青年法官牢固树立学习意识。开展以廉政动态、廉政警句、典型案例、廉文赏析、廉政故事为内容的廉政教育“五个一”活动,让全院干警参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廉洁意识。
2012年,在利津法院举行的法官授职典礼上,新任职的高慧作为青年法官代表说道:“当面对国旗、国徽庄严宣誓时,我能感受到这份承诺的庄严和沉重,因为它时刻激励、鞭策着我做一名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法官。”
搭建平台 增强三种素养
今年7月11日,利津县盐窝镇小拾队村村民程茂桐给利津法院执行一庭年轻的陈志民庭长寄来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赞扬了陈志民严谨细致、秉公执法的工作作风。
陈志民的法官职业操守正是该院“三三六三”青年法官培养模式结出的丰硕果实。青年干警进入该院工作首先接受入职培训,由资深法官结合实践讲解《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及本院《庭审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以增强青年法官职业道德素养。固定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搭建青年干警学习成长平台,举办审判实务报告会,邀请上级法院资深法官授课,开设干部讲坛,组织本院优秀法官、岗位标兵传授办案经验,增强青年法官业务理论素养。同时,法院选派青年法官入驻法官工作站,参与法制宣传,担任新型农民学校和人民调解员培训教师,让青年法官多途径了解社情民意、感知群众需求,增强青年法官基层实践素养。
岗位练兵 提升六种能力
为了提升青年法官的司法能力,该院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定期开展庭审观摩评析,针对庭前准备、驾驭庭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整改建议,提升庭审驾驭能力;组织青年法官开展庭审观摩,学习借鉴优秀庭审,逐步提升洞悉事实真相,认定事实的能力;每季度召开发改案件评析会,由案件承办人针对发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升法律适用能力;开展优秀裁判文书评比活动,对获奖文书作者予以表彰,并在局域网刊发获奖裁判文书供全体法官学习借鉴,提升文书制作能力;开展案件大回访活动,采取短信、电话、登门回访等多种形式,对裁判案件逐案回访,对当事人意见建议汇总通报并予以整改,提升定分止争能力;开展理论调研“五个一”活动,出台《理论调研工作奖励办法》,激发法官钻研审判业务的热情,提升理论调研能力。
三项机制 助推快速成长
利津法院十分关注青年法官的成长,2012年该院后备干部推荐表的备注栏就明确标注“推荐人选中必须有一名30岁以下法官”。同时,该院努力完善三项青年法官管理机制,帮助青年法官快速成长。即健全导师结对机制,建立法官教法官、庭长育新人一对一培养模式,使青年法官尽快熟悉和掌握办案程序、操作步骤和审判技能,打牢审判基本功;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制订出台《竞争上岗实施方案》,按照民主测评、笔试、面试等7项程序将能力强素质好的青年法官选拔到中层岗位,激发青年法官干事创业的热情;健全成长激励机制,建立审判质效月通报制度,各法官根据通报自查差距、奋力争先,每季度组织评选岗位标兵予以隆重表彰,为青年法官树立标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三三六三”培养模式下的青年法官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这支年轻、朝气蓬勃的青年法官队伍成为利津法院最鲜活的血液和不老的源泉。今年以来,利津法院有5名青年法官被评为全省、全市法院“三零”竞赛活动优秀法官,2名青年法官被评为全县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县十佳青年卫士,4名青年法官被评为岗位标兵。东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庆华,东营市中院院长吴锦标,利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杜振波均对利津法院加强青年法官培养的做法予以了肯定,并要求全市各法院、全县各部门学习借鉴。(韩 凝 岳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