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刊文指出:当前,净化网络生态,坚守“七条底线”,惩处恶意生事、传播谣言的“网络水军”,已成社会共识。让网络谣言止于“七条底线”,人们最为担心的,除了某些所谓“网络大V”的假借民意、兴风作浪,更包括一些公权力部门的不实回应和敷衍包庇。相对于普通公众造谣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官方谣言危害更大。若不能做到“民谣”、“官谣”一齐治,一方面可能招来“官民有别”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很难彰显有关部门“治谣”、“惩假”的决心。
问责“官谣”成常态,其实透出一种更能服众的“治谣”思维:“官谣”之害在戕害公权公信,其所带有的“权力作假”色彩,比之网民个人的传播谣言,恶劣百倍。而且,“官谣”的颠倒黑白、肆意诓人,往往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可能是相关利益群体的合谋。放任“官谣”,不仅可能导致对民谣的整治和震慑大打折扣,而且可能折损整个打击网络谣言活动的公信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