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青海西宁市筑平安 强法治 提能力 保稳定

2013-09-07 15:19: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青海长安网 

  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以平安西宁建设为载体,以法治西宁建设为支撑,以政法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一、坚持夯实基础筑平安。一是深化“3+6”西宁模式。坚持将“3+6”模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平安建设的源头工程抓紧、抓好、抓实。加快推进基层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和基层综治维稳中心(站)建设,全市目前共建成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72个,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1079个;建成城西、城北两个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中心,正在建设城东区和大通县信息中心;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已新建改造市、区县综合行政服务中心7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6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103个。同时,我们在城东区实施城市社区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精简层级、提高效能的原则,撤销全区所有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整合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新组建成立了12个新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深化网格化管理。继续推广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元、全员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统筹做好基础信息采集、民意收集、隐患巡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共服务代办、社会治安协防、法制宣传教育、困难群体帮助等工作。城西区深化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行街长制,实行群众民主自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服务管理网络,提升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基层服务管理网格化、日常工作精细化、解决问题现场化、巡查监管常态化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三是深化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依法整治生产经营中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联合多部门开展“小餐桌”及“无证经营家庭式餐馆”两个新型业态的整顿、规范工作以及保健食品“四非”(即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火灾隐患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深化畅通交通工程建设,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

  二、坚持化解矛盾促平安。一是依法处理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在敏感节点、重大节庆期间,实行重点地段区域和寺院分段分片网格化包干值守和执勤巡逻制度,15个驻寺工作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切实加强排查管控,防止各类破坏和渗透活动。进一步强化校园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制定出台规章制度,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力做好稳控工作。不断完善维稳机制建设,对涉及体制改革、土地征用、拆迁安置、重大活动等事项进行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防范、降低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分析预警,对已经发生的社会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追踪督办。二是稳妥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充分发挥领导直接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主体责任作用,积极发挥救助机制在化解复杂矛盾纠纷、息诉罢访方面的功能作用,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三、坚持联防联管建平安。健全和完善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情报信息搜集研判的准确性。巩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全市共招聘243名专门巡防队员协助公安部门在重点区域开展巡防工作。同时,统筹推进城乡技防体系建设,在重点部门和地区设置监控网点8500余处,在6100余量机动车上安装了GPS防盗系统,有效推进了技防手段和信息技术在治安防控体系中的运用。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了城西区、城北区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社会管理领域科技支撑体系的应用。

  四、坚持队伍提能创平安。按照“以思想教育为根本、以管理为关键、以班子建设为中心、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基本要求。积极拓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涵外延,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突出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突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力争实现执法为民有新作为、务实创新有新进展、廉洁从警有新风尚、政法队伍有新形象。上半年,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规定要求,重点解决干部队伍“慵懒散奢”问题。制定出台了《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的具体措施》,将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纳入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有效推动了全市政法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执法司法权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进一步落实了“四个一律”要求和“五个严禁”规定,在提高司法公正,实现执法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学习讨论,对照检查、现场观摩、聆听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沙沨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引领全市政法干警比肩先进,见贤思齐。

  五、坚持法治建设撑平安。一是强化制度,推动法治建设。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制定下发《法治西宁建设工作纲要》和《关于开展法治西宁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在市民中广泛普及法制理念,努力增强市民法律意识。二是多方联动,深化法治创建。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创建,进一步提升基层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水平,争取全年实现省级以上创建率达到并超过20%。全面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推广“村务决策点评”等做法,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巩固社会稳定根基。深入开展法治示范单位系列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区级机关部门法治建设工作水平。三是严格规范,强化公正司法。全面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抓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以执法信息化和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落实执法公开、执法责任制、执法质量考核制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市人大每年组织一次司法专项督查,针对公、检、法系统执法工作开展调研式专项督查。四是强化考核,抓好执法评议。将执法质量作为衡量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强力推进专项执法评议考核,积极开展网络评议、群众评议等多形式的执法评议活动,全方位提升执法水平。对涉及工程建设和民生保障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评议,对有争议的行政诉讼案件、执法投诉和涉法信访案件,逐一进行倒查,通过执法评议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五是创新抓手,繁荣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从法治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典型培育、法治文艺创作宣传等各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以村(社区)为主阵地开展法治宣传文化活动,夯实法治宣传基础。选树和推广机关法治文化先进工作典型,营造机关特色法治文化建设氛围;依托市民休闲场所,打造西宁特色的法治文化公园;组建法治文艺宣传队深入全市广大农村进行法治宣传巡演;组织开展法治好新闻活动,打造多元化法治文化宣传模式,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文\陈纲)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青海:颁布《条例》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青海“西宁检察”官方微博正式开通
·青海8部门合力专项整治校园消防安全
·青海西宁开展夏秋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专项工作
·青海检院举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竞赛
·青海海西州天峻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青海海西州天峻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青海西宁监狱开通“群众路线”微信学习平台
·青海门源:多项措施助推校园周边交通安全
·青海公安厅联合多部门打击网上非法售药
·[视频]青海:找准着力点 推进实践活动见成效
·青海举办两弹研制基地精神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