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
熊智华
我是赣西北边远山区派出所的一名警察,从事基层一线治安保卫工作20多年。警务工作之余,总喜欢写写画画。有时候,当我拿起笔伏在办公桌上写作时,总有同事调侃道:“老熊,你又在爬格子啦。”熟悉我的居民见到也开玩笑说:“熊警官,我们又看到你豆腐块啦!”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总要感到无比自豪和兴奋,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
谈起自己爬格子的经历,那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事了,那时我在修水一所师范学校任教师。一次,九江地区举办年度运动会,我所在的班有一名学生突发急病,得到九江师范体育代表队队员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我便将此事写成一篇消息,寄往当地的报社发表,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表扬和嘉奖。打那以后,我对爬格子的兴趣油然而生。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所在的学校被撤销后,我便加入了警察的行列。公安部门的新闻素材比较多,爱好新闻写作的我,从此每天有写不完的新闻稿件。我将身边的感人故事、丑恶现象以及精彩案例写成报道,寄往各级报社、电台、电视台,不断有作品发表,成功后的喜悦和快感也就不言而喻。平时,总有亲戚朋友告诉我:不错啊,小熊,你的大作在报上看到了。还有同事在对我称赞后,还向我推荐一些新闻素材,不仅如此,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身边的领导和同事还经常叫我撰写些论文、汇报材料等。记得曾有一篇刊登在《警察天地》上关于如何加强村级治保组织建设的论文,得到专家、评委的好评。编辑老师告诉我,说论文条理清楚、紧凑完整、文笔流畅、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自然贴切。还有一篇题为《消逝的笛声》的散文在《人民公安》杂志发表后,又被10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全国许多公安同行致电或发QQ邮件祝贺我,让我兴奋不已!
这些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二十几万字的执法执勤工作方面的体会、随感,有上千篇教育教学类和警务工作类的新闻通讯作品相继在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尽管有的文章只有小方格、豆腐块儿那么大,但收获的却是幸福和快乐。记得有一篇《村村设立“警民说事室”》消息,分别被《长安》《人民公安报》采用,2012年又被省公安厅评为 “全省公安机关创意警务精品”二等奖。《乡镇应建立调解中心》《边界联防联治 “四妙诀”》两篇文章,还荣获省人大、政协“两会”“好建议奖”。
业余写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收获大于付出,平时工作、生活也感到特别充实和幸福。不断有稿费寄来,县公安局和上级宣传部门每年也有不少奖励。而且随着稿件发表数量的增多,我的“名气”也大了,求助的人也越来越多,家人也跟着兴奋。我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媒体授予的优秀通讯员,市县级政法委、宣传部表彰的优秀政法干警、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上级公安机关评选的宣传标兵,多次荣立三等功。
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我,也学会了用电脑写文章,上网查资料,发送电子邮件,比昔日的手写快捷方便得多。对于干了大半辈子治安保卫工作,做了20多年乡村警察的我,总算没有白白虚度这几十年的时光。在人民警察这个神圣岗位上,在修水县这块热土上,只要条件允许,我就会笔耕不辍,为的是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