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名家专栏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

2013-09-05 10:35: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激浊扬清 正字当头

(二○○六年二月二十日)

  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在《与公肃甥书》中说:“诚欲正朝庭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这就是说,要兴国安邦正百官,要稳社固稷泽百姓,就必须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国家才有希望,社稷才能稳固。
  当前,我们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在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面前,党员干部就应坦荡做人,一心为民,视民为根,具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努力造福一方、平安一域。党员干部如果失去律己之心,随波逐流,趋利媚俗,放纵自己,就会混淆是非,走上邪路,使国家陷入“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所以,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做到身在顺境而不骄纵,身处逆境而不失志,宠辱不惊,处变不乱,扎实工作。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党员领导干部正字当头,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才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褒扬正气、贬抑邪气,尊崇廉洁、鄙弃腐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众所周知,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解决这些时代问题的持续过程。我们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与别的时代、别的国家所不同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号,就是时代的声音,也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对这些时代问题,首先要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科学分析当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分析成因,寻找对策,科学解决。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

要“干事”更要“干净”
(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还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特别是对事业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仅仅是上级推着干、群众推着干,首先是自己要始终充满激情、充满干劲,这样去干事业,才能更加主动、更加自觉。
  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工作职能的转变,“有为”和“无为”发生了一些变化,党委、政府抓管理和服务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加重了。这在我省这样的市场经济先发地区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更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之中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这样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干干净净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廉洁自律,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而且还要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指导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风气,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树立五种崇高情感

(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基础,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手中的权就难以真正为民所用,也就难以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就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一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二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他虽然只活了22年,但他说:“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三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四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五要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他把群众的口碑当作自己无上的光荣。只有学习和树立这五种崇高的情感,才能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文风体现作风

(二○○五年八月十九日)

  在一定意义上文风也体现作风,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现在存在一种很不好的文风,喜欢写长文章,讲长话,但是思想内涵却匮乏得很,就像毛主席所批评的那样,像“懒婆娘的裹脚”。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到垃圾桶里去,其实诀窍很简单,可用郑板桥的对联概括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最要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文,那种“穿靴戴帽”、空泛议论、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弊病,都要防止和克服。

  当然,我们提倡短文、短话,并不是说凡是长文就一定不好。有些重要的内容,有些深刻的道理,该强调的还是要强调。总的原则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倡导短风,狠刹长风。“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为文也是这个道理。

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

(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当前,自下而上进行的市、县和乡镇领导班子的集中换届工作即将全面完成。新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作风、展示什么样的形象、追求什么样的业绩,是广大党员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新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首先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体现领导带头、率先垂范的要求,省委专门在市、县领导班子中开展以“团结和谐干在实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要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以此作为全省“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这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应积极投身于“作风建设年”活动之中,恪尽职守,勤勉自励,既自觉承担起作风建设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等职责,又努力做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营造者,以进一步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树立形象,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领导干部既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严格要求他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防止隔岸观火光吆喝、卷起袖子不干活的现象,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既抓好本级,又带好下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的引领和主体作用。

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

(二○○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现在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

  “样子”与“架子”,表面上看有点相似,内在的涵义则有天壤之别。“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群众心中“官样子”好的干部,就是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这在牛玉儒、郑培民、郑九万等一大批党和人民的优秀干部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但是也有少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滋生了“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像模像样地端起了“官架子”,独断专行,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与下属和群众越来越远。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事实充分证明,领导干部做好“样子”,其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官架子”大,其同群众的关系就疏远,工作起来就会举步维艰。

  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做出好“样子”率先垂范。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