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名家专栏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

2013-09-05 10:35: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多种声音和一首乐曲
(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制度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个人阅历和知识结构不一,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在讨论问题、作出决策时自然会见仁见智,发出“多种声音”。这“多种声音”,正是坚持集体领导、形成科学决策的基础。而“一种声音”,甚至于“悄然无声”,看起来是高度集中、至高威信,实非好事。

  “一把手”的领导艺术,就在于有容人之气度、纳谏之雅量,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确保党委班子认识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这就像一支乐队,只能有一个指挥。离开了指挥,乐队的演奏不协调,大家各自的声音汇集在一起就变成了“杂音”。乐队指挥的高超技艺,就表现在他能巧妙精致地指挥乐队,吹拉弹唱,丝竹和谐,齐奏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乐。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就应该成为这样的指挥,善于把“多种声音”协调为“一首乐曲”,从而使领导集体的决策尽可能反映客观实际,符合人民利益。

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四年六月十六日)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难,难的是在面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制约的矛盾困难,一些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对当前的发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有害的。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会有矛盾、有困难,解决矛盾和困难是对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矛盾和困难,我们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要有大无畏的气概,要有克难攻坚的勇气,从战略上藐视矛盾和困难,在战术上重视矛盾和困难,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战胜困难,这才能显出领导干部的真本领、硬功夫。没有矛盾和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干什么?现在,要想顺顺当当当太平官是不可能的。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不是仅仅不贪污,不腐败就可以了。如果面对困难垂头丧气,占着位置毫无作为,那还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

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党的干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党的干部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其外在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作风同样至关重要。
  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和为民执政意识,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工作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本领,切实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思考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自己该怎么办,切实增强执政的忧患意识,切实在领导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执政本领,切实树立良好的执政作风,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
(二〇〇三年七月十三日)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只有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
(二〇〇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知识层出不穷,迫切要求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

  我们党自建党以来,始终把加强自身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在加强学习上为全党树立了榜样。

  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

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二○○四年十一月十日)

  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比我们在发展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统一思想的工作。但统一思想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贯穿于实际工作之中。有的同志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在态度上是积极的,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容易产生偏差,把科学发展观与宏观调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事实上,宏观调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宏观调控把滥用土地的闸门关住,把过热的投资降下来,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清理掉,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当然,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现在我省各级党政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是统一的。我们要继续花力气、下工夫,认真做好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统一思想的工作,使全省上下不断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

  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应该冲在最前列;面对目前大量的群众信访问题,领导干部也应站在最前面,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

   我省去年以来实行的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就是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通过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各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不是信访工作的唯一形式,也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层工作,而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一种工作思路的创新,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一种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这有利于进一步畅通与基层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有利于面对面地检查督促基层信访工作,有利于发现倾向性问题,深化规律性认识。提倡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实践,必须始终坚持下去。

办法就在群众中
(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在困难面前,是束手无策、畏缩不前,还是克难攻坚、奋力前行?作为领导干部理所应当选择后者,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省委作出的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推进工作落实,才能够不断增进与群众感情,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扎扎实实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五年五月九日)

  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等问题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老百姓可能不关心GDP,但他们关心吃穿住行,关心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切实把发展的理念转变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员一定要服务群众并教育群众,努力做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

善于同群众说话

(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事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

  因此,做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说明,只有在平时多做过细的群众工作,才能真正取得群众的认同和信任。有了这个牢固基础,遇到问题和矛盾时才容易同群众说上话、有沟通、好商量、能协调。

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
(二○○五年二月七日)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其是我们省级领导干部,众目睽睽,大家关注,更应注重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在领导工作中靠前指挥,在钱物使用上严守规定,在用权用人上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上公道公正,在解难帮困上尽心尽力,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在生活待遇上不搞特殊化,在团结共事上胸怀坦荡,努力展示自身过硬、组织信赖、下级钦佩、群众拥护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