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
(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现在全省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二〇〇三年六月十八日)
有的干部辞职下海了,还“无车弹铗怨冯驩”,抱怨组织上给他的“平台”不够大。多大的“平台”才够呢?平心而论,一个干部当到了县里的主要领导,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
(二〇〇三年七月八日)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公仆的天职。我们要把帮扶工作看做是分内的事。做好帮扶工作,关键是各级领导的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有的县每年从省里拿到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几千万元,却拿不出几十万元的低保金。如果对群众有感情的话,这些钱是拿得出来的,也是应该拿出来的。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除了要不断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外,还要建立面对困难群体的长效帮扶机制。在财政支出上,各地一定要突出重点,优先保证农村教师工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大病统筹、“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支出。
文化是灵魂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二日)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文化育和谐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六日)
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
工作倾斜基层
(二〇〇五年一月二十七日)
基层处于承上启下的节点、各种矛盾的焦点和工作落实的重点。基层工作在客观上就有比较大的难度,最需要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为此,一要把基层干部队伍选拔好、培养好、建设好,让基层干部更好地做工作。这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研究一些具体的措施,有一些现在就能做,有一些要作出规划逐步去做。首先,要在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上加大力度,各级干部的培训、培养要向基层倾斜,在提拔干部时要重视干部的基层经历和经验。其次,要加大机关与基层干部交流的力度,促进机关和基层的相互体会苦衷,相互理解支持。另外,要在体制上做一些改革,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做大做强乡镇,这不仅可以解决基层体制问题,也有利于城镇化。把“肌体”做大了,内部的机制运作才能活起来。二要促进上级的工作向基层倾斜,让上级拿出一部分力量分担基层的工作。当然,这不是说要让上级直接去做基层该做的工作,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该基层做的工作,基层还是要挑起担子。上级该做的是进一步加强指导帮助,赋予相应权力,既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又切实指导帮助其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并尽可能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作适当倾斜,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执政重在基层
(二〇〇五年一月三十一日)
我们共产党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重视基层的党。当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在三湾进行部队改编时,首创“支部建在连上”。从那时起,我们党不仅确立了党指挥枪的重要原则,也确立了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制度。
更多地关爱基层
(二〇〇五年二月二日)
当前,由于我们的经济还处于发展之中,体制还处于改革之中,社会还处于转型之中,因而在基层基础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对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大家都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基层干部要面对现实,不能滋长“骄”“娇”两气。要承受 得住压力,看到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如果在压力面前怨 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将一事无成;如果在压力之下奋 发有为,做出成绩,那就能得到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拥护。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基层干部.对基层干部工作中、生活上出现的困难,要设身处地地加以理解,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扎实有效地进行帮助,特别要敢于为基层干部担责任,关注基层干部的身心 健康。关心基层干部,最关键的不是给基层多少钱、多少人,最关键的是支持基层干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帮助基层干部分担责任、共渡难关。做好基层工作,上级的支 持帮助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基层干部要不断增强提 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紧迫感,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转变作风、廉洁自律”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 转变方法,努力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带头人。
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
(二〇〇五年二月四日)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现在,党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四自”要求,就是对自我批评的要求。尤其是省级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多年,在党性修养上更应有“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要经常警示自己,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及时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时刻不忘省级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是群众认识和评价我们党的“窗口”,也是其他党员和干部心目中的“标杆”,必须管好自己,同时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二○○三年七月十八日)
我们平时常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干部,这说明团结是何等的重要。其实,团结是班子建设的重要问题,讲团结是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现。加强团结,“一把手”要负主要责任,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善于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与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善于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对有些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豁达一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打好“团结牌”
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也出干部。在团结问题上,“一把手”更应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那些“孤家寡人”、包打天下的“超人”,是不能长久的。只有靠“众人拾柴”和“三个臭皮匠”之力,靠大家帮衬,工作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