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年5月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特选登其中短论,以飨读者。
《之江新语》一书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上写的专栏文章集。读来使人兴奋,更让人深思,最大感受是一个“新”字。
有新的思想:232篇文章的内容大体分三类:一是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谈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二是谈领导干部的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突出强调了群众路线 ,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三是谈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正确对待权力和利益,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章都不是空泛议论,而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从实际出发又非就事论事,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只有真正吃透“理论” 和 “实际”两头,站在时代高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才能对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谈出一些真知灼见。
有新的语言。语言问题实际是 文风问题,说到底也是党风问题。毛泽东当年尖锐批评过党八股的空洞无物的长篇大论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遗憾的是,“八股遗风”尚未绝迹,目前报刊上一些文章越写越长,洋洋洒洒,云山雾罩,人们费劲读了半天却不知所云。社会上之所以有文章“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 说法,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时下一些文章的文风有关。对比之下,《之江新语》每篇短文不到300字,没有空话套话官话,实话实说,语言生动活泼、朴实无华,让人能够一口气读完,文章中一些思想和提法,值得咀嚼和回味。古人说,“大道至简”。邓小平也讲过,马克思主义其实是很朴实的道理。以朴实、简练、鲜明、生动的文字 表达深刻的道理,这种文风是我们党历来提倡的,更适合信息时代生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极大地方便干部和群众。有人以为,似乎只有长篇大论才能体现理论高度,“豆腐块”不见水平,也没 意思,这是误解。如同造一块手表不一定比造一台机床更省力气,只有具备相当理论水平和文字功底,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提炼,才能写出短小精干的好文章。
创造一种联系群众、与群众交流的新载体。领导干部如何联系、动员群众,直接和基层干部群众交流?除下基层、走访、开微薄、交“草根朋友”外,本人在报刊写文章也是一种有效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基层干部、群众在报刊上读领导干部的署名文章,比起看社论更有亲切感。领导干部自己写文章是我们党的传统,毛泽东、刘少奇等老革命家于日理万机之中,亲自动手写文章,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可惜现在许多干部文化水平很高,掌握先进的写作工具,却连一篇小小的讲话稿都要秘书代劳。不是不能写,而是懒得写,从不愿动笔头发展到不愿意动 脑筋,越来越脱离群众,这是很有害的。
总之,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新的思想、新的语言,也需要与群众交流的新载体,《之江新语》带了一个好头。期待报刊上出现更多的出自领导干部的“新语”。
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
(二○○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通过运用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新闻舆论部门的同志要遵守新闻纪律,做到反映情况客观真实,鼓劲帮忙而不添乱。特别应注意不报假新闻,不炒作可能引发各类事件的所谓热点新闻。要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抓好重大主题报道,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健全这方面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认真落实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牢牢掌握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新闻舆论要唱响团结稳定鼓劲的主旋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声音,积极有效地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努力把“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工作抓实做细
(二○○四年八月二日)
通过制约权力和惩治滥用权力行为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是监督和纪律的最主要功效。执纪监督的过程,就是规范行为的过程,就是纠偏补正的过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侧重从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的角度,强化正面教育,预警在先,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通过严格制度规范让其“不能为”。《党纪处分条例》则从事后查处的角度,加强反面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的危害,通过强化警示作用使其“不敢为”。要深入推进这两个《条例》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监督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促其“不想为”。总之,我们要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反腐倡廉的工作抓实做细。
(二○○四年八月六日)
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现在执行制度难,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党性讲关系,甚至批评也变成了变相的表扬。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事业的需要,是对干部的爱护,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批评的目的是促使当事人改正缺点和错误,其他同志引以为戒。如果批评不得,听不进不同意见,我们的事业还怎么进行?说到底,当“老好人”和批评不得,是个人私心杂念在作祟,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是机关效能建设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下工夫,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该曝光的要曝光,该通报的要通报,该惩处的要惩处,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努力使制度成为机关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虚功一定要实做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虚与实是相比较而言的。比较之下,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实一点,精神文明建设虚一点;在提高人们素质的工作上,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要实一点,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要虚一点。实的比较好把握,虚的相对难以把握。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往往喜欢抓实的,不喜欢抓虚的。虚与实的工作,好比人体的大脑和心脏,你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哪个需要,哪个不需要?大脑和心脏都重要、都需要,缺一不可。所以,干工作必须虚实结合,尤其是虚功一定要实做。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道理要说清楚讲明白,但任何道理要深入人心,都不能光靠说教,要有一个好的载体,通过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有效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实效。
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
(二○○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受到挫折。一定要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要在看到国际形势总体对我们有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在看到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主流是好的同时,清醒地看到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十个方面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我省不同程度的表现;在形势越是好、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越是高的情况下,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把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〇〇五年五月九日)
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等问题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老百姓可能不关心GDP,但他们关心吃穿住行,关心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切实把发展的理念转变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员一定要服务群众并教育群众,努力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