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管局民警程烨,最后一拨70后,从刑警转行,半路出家当上了交警。用时两年,练就一双神眼。近一年内,单凭一双眼睛,他在路上拦下了70多辆车,事后审查,全都涉牌违法,执法差错率为零。
一眼察觉 牌照异常。在交管局车管所涉牌科的办公室,记者拿着一真一假两副牌子使劲辨认,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而程烨站在两米开外,拿眼一扫,就能辨出真假。他承认这里有诀窍,但要追问他,他只说“这是不能说的秘密”。牌子和车有其规律。只要百度一下,人人都知道车牌京E、F、M、P等各个号段发放的大概时间。但对涉牌科的民警而言,这种“大概时间段”没有意义,他们必须知道每个大号段下对应的各个小号段的大致发放时间,同时还更要弄清楚保有量较大的几种品牌车型的每一次变化和它们的上市时间。两个时间若不能对应,往往就是一起案子的开始。
要神眼更要电子眼。五日制限行和限购政策出台之后,北京涉牌违法现象明显增加。仅凭交警们用肉眼在街上找,只能是撞大运,对遏制违法泛滥的意义不大。真正的大杀器,其实还是无所不在的科技系统。但是在专业人士的手里,科技系统的全部威力更是被彻底发挥了。2011年12月,北京交管局的执法系统里录入了奇怪的数据:一辆大奔,5分钟前在北五环超速,5分钟又在丰台闯红灯——这车是飞过去的?经过一番搜索,全市最多时竟同时有4辆同样号牌、同样外观的奔驰车在路上行驶,却从来没人报案——结论只有一个:自我套牌。通过技术手段,警方查找到了这些车辆的图像信息,程烨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细致比对和现场查找,分别找到了几辆车出没的规律和每天的必经之路。半个月后,几组民警同时行动,分别在京开高速收费站和太阳宫两地,同时抓获了两辆套牌大奔。次日,又一辆套牌车途经帅府园交通大队辖区时,被电子系统发现,民警迅速将其截获。经查,车主当年花了70万买了一辆二手的S350,接着又通过违法渠道,陆续买了3辆外观极其相似的S550,在一两年的时间内,连续三次报假警“牌子丢了”,补办了三套车牌和行驶证,然后以每月几万元的价格,把另外三辆车租给他人,以此牟利。从这个案子里,警方发现了补办牌照的漏洞。很快,这个漏洞被堵上了。今后,遍布全市的各种电子监控系统,要是再发现和套牌大奔同样的迹象,很快就能把它抓出来。
·北京公交总队警犬大队举行警营开放活动
·北京公交总队公布公共交通治安地图
·人民调解“岗位练兵”在北京西城区全面铺开
·[长安观察7]北京将征拥堵费引争议
·北京司法局举办152场宣讲活动
·北京买车更难用车更贵
·北京买车更难用车更贵
·人民日报:“北京行动”能否唤回蓝天
·[视频]北京公安确保新学期开学日秩序良好
·[视频]北京:最堵九月迎来首个拥堵日
·[视频]北京:开学第一天 交通运行基本平稳
·[视频]北京出入境警方开通官微 可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