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犯罪率下降 社区更加和谐
东营市东营区:打造“曙光基地”推动特殊群体帮教工作
“合理延伸检察职能,在安置帮教模式、社区矫正手段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和创新,也是基层检察工作的一份社会责任。”日前,在山东省东营市深化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衔接问题专题会议上,该市东营区检察院检察长李守勤如是说。
近年来,东营区外来人口逐年增加,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刑释解教、监外执行等特殊人群重新犯罪率出现上升苗头。为防范遏制此类问题,该院联合公、法、司三家共同打造“曙光基地”,作为面向辖区特殊群体开展服务保障工作的新平台。
该院监所科科长许新泉介绍:“基地由‘一家一港’两个实体组成,‘曙光家园’主要借助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志愿者队伍对有心理治疗需求的特殊对象开展心理矫治与教育引导;‘曙光港湾’则充分调动优质本土企业及社会爱心团体的力量为有就业意向的帮教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渠道。”
依托“一家一港”,从去年4月开始,该院先后出台《东营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安置基地工作制度》等7份指导性文件,建立了完善的安置帮教和矫正工作网络体系;联合税务、质检等部门对热心公益事业、愿意参与社区矫正的20余家企业进行全面考察,确定了第一批社区矫正管护单位;与10余家用人需求较大的企业签订了安置帮教就业协议,积极推行“统一就业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安置、统一酬劳”的“四统一”服务模式;聘请了15名专职律师担任基地法律顾问,免费提供咨询援助,适时开展维权活动。
“今年年初,我们还自主研发了辖区特殊人员动态管理系统,由专人对监外执行、刑释解教、社区矫正等各类群体进行定期考察、直接约谈和不定期跟踪回访,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人员生活工作异动情况,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脱管漏管问题。”许新泉说。
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完成对辖区内345名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入册,提供心理咨询58人次,组织就业培训420人次,帮助成功就业7人,有效实现了“三高一低”(衔接率高、帮教率高、安置率高和重新犯罪率低)。
(通讯员/刘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