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重庆

重庆:网络涉毒犯罪破案25起缴获毒品8300克

2013-09-03 10:03: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重庆打击网络涉毒犯罪破案25起缴获毒品8300余克

    “溜冰”“出肉”网络贩毒全用行话

    近日在全国部署开展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重庆警方对前期掌握的涉毒违法犯罪犯罪嫌疑人进行集中收网。共抓获网络涉毒嫌疑人33名,破案25起,缴获毒品8375.46克。

    “嘎嘎”、“溜冰”、“出肉”,普通人看到这些词语时可能会一脸茫然,但是在一些人的网络聊天记录当中,这样的词语却屡见不鲜。

    2013年4月底,重庆警方在工作中获悉:网名为“冰技术”的男子有在网上吸贩毒嫌疑。

    民警经过侦查得知,该男子名叫王林,经常伙同贾波吸毒,他们吸食的毒品都是向钱亮和詹江等人购买的,而钱亮毒品的上线是万帆。万帆一方面向四川泸州毒贩购买海洛因吸食,一方面向四川邻水籍毒贩李晨购买冰毒并贩卖获利。

    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二支队支队长旷陈介绍说,涉毒人员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和追捕,在网上进行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时,常常会使用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专业术语,“出肉、嘎嘎、象牙棒”等指冰毒,“溜冰”指吸食冰毒,“马儿”说的是麻古,“四号”代表海洛因。

    经过3个月缜密侦查,警方掌握了所有涉案人员的行踪。7月29日,万帆被抓获。当晚,民警在沙坪坝区将王林、贾波、钱亮和詹江抓获。7月30日,公安人员在重庆市北部新区将毒贩李晨抓获,当场从其黑色挎包内缴获冰毒3997克,毒资3000元。

    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一支队支队长徐迅告诉记者:“当前,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为了安全,往往以互联网为平台,在网上联系进行毒品买卖交易,或者通过视频交流吸毒经验,传播制毒技术。”

    重庆警方在对利用互联网进行视频吸贩毒情况进行集中摸排时发现,荣昌县东门一居民陈强使用昵称“黑灯瞎火”在互联网上进行视频吸毒交流。

    民警发现,陈强岁数较大,老实巴交,根本不可能吸毒,倒是其儿子陈浩有吸毒前科。经进一步调查发现,陈浩从2011年开始吸毒,曾经因为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7月29日,警方对陈浩实施抓捕。民警找来钥匙,打开陈浩家的房门。刚刚进入房内,就闻到一阵异样味道,民警意识到,陈浩可能正在吸毒。正如民警所料,陈浩当时正沉浸在毒品的快感中,吸毒工具散落在身旁。民警当场将陈浩抓获,并从其卧室搜出两包麻古,净重5.1克。

    经审讯,陈浩对自己吸食毒品同时利用互联网与他人进行视频交流供认不讳。

    网上毒品犯罪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毒品犯罪手法,其方法多样、手段智能化、隐蔽性强,增加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难度。

    7月29日,记者跟随民警一起蹲点,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艰辛。16时,当记者赶到一处蹲守地点时,民警已经在此守候多时。当时室外温度在40℃左右,不一会儿,记者便觉脚底发烫,小腿颤抖,而民警依然神情专注,没有一丝懈怠。

    一位民警透露,每天早上7点左右开始蹲守,一直到晚上12点多才能回去。重庆市禁毒总队二支队支队长旷陈坦言,有时候蹲守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几个星期吃喝在车上是常事。水不敢多喝,也很少吃荤腥,怕闹肚子。由于蹲守时间过长,还曾被群众当成不法分子。

    一位办案民警说,有些犯罪分子运毒贩毒过程中常常会带枪。7月17日,民警抓获几名持枪贩毒犯罪嫌疑人,查获仿六四手枪1把、子弹6发。

    “每一次胜利都是民警冒着危险,用汗水换来的。”旷陈说。

    (文中犯罪嫌疑人均为化名)(记者徐伟)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重庆:加强作风建设严守"十个严禁"
·重庆司法局开展“五个主动”专项行动
·重庆江北:开通绿色通道 提供司法救助
·重庆:执法司法要更加为民便民利民护民
·重庆一中院成功送达电子司法文书2170份
·重庆拟修改《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

·重庆拟修改《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
·重庆“平安南岸”线上线下联动寻失主
·[视频]重庆:让群众当考官检验干部作风
·[视频]重庆:督办重点提案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重庆假电缆线案
·重庆缉捕10名命案逃犯 悬赏提供有效线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