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青区司法所干部帮教进大墙
狱中有人管出狱有人帮
“我的一对聋哑父母饿死街头了!”天津杨柳青监狱服刑人员何林(化名)说,“自己总是做这样的噩梦。”
4年前,何林因诈骗罪入狱,最近,他听说哥哥也入狱了。何林担心家中身患残疾的父母没人照顾,整日精神恍惚,没心思改造。
何林的状态被选派到监狱任职的司法所干部看在眼里。司法所干部了解到何林父母残疾的实际情况,积极协调西青区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杨柳青监狱,给其父母送去了米、油、面等生活必备用品。
“政府没有遗忘我,还帮我照顾父母,我一定要好好改造,早日出去孝敬二老,回报社会。”何林感激地说。
2010年,天津市西青区安帮办与杨柳青监狱合作,选派19名司法所干部到监狱中任监改助理,每月定期将服刑人员动态信息反馈给安帮办。
目前,西青区安帮办已与天津市11所监狱合作建立了服刑人员信息反馈机制。西青籍服刑人员在狱内改造情绪不稳定时,各街镇安帮办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到大墙内,有针对性地对服刑人员进行延伸帮教,并牵头为他们及其家人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安心接受改造。
为了让服刑人员在狱中的改造没有后顾之忧,西青区安帮办还加强了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工作。去年,共为8名有困难的服刑人员子女发放了助学款。今年,还将服刑期满的困难家庭列入帮扶范围,18名未成年子女成为帮扶对象。
推行了一系列帮教招法后,区安帮办还把帮教工作延伸到了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之后。
西青区辛口镇刑满释放的小安现正经营着一家小卖店。回忆2010年刚出狱时的窘迫,他说,“我没有一技之长,想自己做生意又没有本钱,生活特别困难。多亏了区安帮办的支持,帮我办理了5万元小额贷款,才开了这家店。”现在,小安的小卖店每月都有不少盈利,贷款也早已还清。
在西青区委、区政府的统筹下,该区建立起集教育、培训、就业指导、食宿、帮教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区内9个街镇也分别依托企业建立起安置基地,让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有了保障。
西青区司法局局长王和平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通过与全市各监狱签订“监管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责任书”,我们就整合社会、监狱资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达成共识,正式确立了监管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机制,使安置帮教工作向大墙内延伸、向服刑人员家庭延伸、向社会理解支持延伸。
狱中有人管,出狱有人帮。从政府到社会的帮助,从大墙内到大墙外的帮教,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率大大降低。自2005年以来,西青区重新犯罪率逐年下降。截至去年年底,重新犯罪率已下降为不到0.2%。
(记者王斗斗 廖雯婷)
·天津:加强协调形成反腐合力
·天津宝坻:“三见面两沟通”办理未成年人案件
·[视频]天津:小处着手 打造亲民公安
·天津高院全面加强和创新预备法官培训
·天津大港:“廉政直通车”上工地
·天津高院:“望闻问切”改进工作作风
·天津高院:“望闻问切”改进工作作风
·天津高院聘请29名执法监督员“挑刺”
·天津聘任首批检务翻译 由35名专家组成
·天津河东区人民检察院以“三风”建设促软实力提升
·天津高院部署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
·天津:我国首部促进商业发展综合性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