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观察6]打击网络涉毒违法犯罪
近年来,在公安机关的严打高压下,传统毒品犯罪借道互联网有了新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教唆毒品犯罪的“讲堂”和毒品交易的“市场”,利用网络从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监管和快递行业的漏洞,将新型毒品贴上“迷情香水”“神仙水”等标签,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和物流大肆兜售。一些网络社交平台日益成为不法分子教唆毒品犯罪、传播制毒技术,进行毒品交易的重要场所。
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涉毒违法犯罪专项整治,相继侦破了一大批网络涉毒违法犯罪案件,摧毁了一大批吸贩毒犯罪团伙。近日,公安部部署各地统一行动、集中收网,抓获网络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2120名,摧毁制毒加工窝点11处,缴获各类毒品268千克、易制毒化学品7.93吨、枪支22支、子弹719发。目前,有关扩线侦查、深挖犯罪工作仍在进行中。 【详细】

|
·传、制、销全部依托互联网完成
涉网涉毒案件,犯罪嫌疑人制毒、贩毒过程基本上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联系、买卖,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详细】 |
遇问题网上找答案
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很多人在QQ群里交流制毒方法。制毒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难问题,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
用暗语完成网上交易
通过暗语交流传授制毒技术,买卖制毒原料、器具、配剂等,并将冰毒成品在本地贩卖或销往外地。
淘宝店挂羊头卖狗肉
制贩毒品全程网络化,传、制、销一条龙全在网上完成,再藉由物流,不法分子足不出户就可制贩毒,制贩毒的门槛以及风险由此大大降低。 【详细】 |
毒品[dú pǐn]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
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 |
毒品的危害自不待言。因为吸食毒品,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伦丧失者比比皆是。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危害尤甚。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毒品次生危害日渐凸显:一是吸毒诱发的侵财性、暴力性犯罪频发。二是毒品再犯、累犯比例较高,毒品犯罪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毒品再犯、累犯。三是合成毒品所占比例迅速上升,甲基苯丙胺、“麻古”、氯胺酮等合成毒品所占比例不断增长,部分地区已超过海洛因成为最主要的涉案毒品。 【详细】
·毒品,让人不寒而栗的字眼 离我们有多远?
·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
吸毒和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进行以贩并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 【详细】
·吸毒毁灭家庭——贻害后代
吸毒对后代贻害无穷。或是母婴垂直传播成为爱滋病受害者,或是一出生就染上了毒瘾成为小小的“瘾君子”,有的成为了吸毒父母亲毒瘾发作时发泄的对象。【详细】
·吸毒倾家荡产
倾家荡产:吸毒的费用是个“无底洞”,普遍的工资收入根本不能满足吸毒的需要。即使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只能维持一时。因为毒瘾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结果只能是吸得一贫如洗、倾家荡产。 【详细】
·吸毒催害人生
加速死亡:吸毒者为满足毒瘾易造成吸食(注射)过量毒品导致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或毒品中混杂有毒、有害物质出现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导致死亡。【详细】
·吸毒导致自杀、自残
自伤、自残、自杀:吸毒者难以忍受毒瘾发作的巨大的痛苦,往往采取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方式摆脱毒瘾的发作。 【详细】
·吸毒危害身体健康,传染各种疾病
大脑病变、心脏病变、瘦弱不堪、传染疾病、传播艾滋病等。 【详细】
静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吸毒方式,最容易传染各种皮肤病、性病、爱滋病,据统计,吸毒者因使用不洁注射器。 【详细】 |
(一)毒品犯罪区域相对集中
(二)涉案毒品种类增多,查获的毒品数量日益增大
(三)云南及成都等省市已成为我市毒品的主要流入地
(四)毒品犯罪成员有向未成年人及女性蔓延的趋势且家族犯罪明显增多
(五)毒品犯罪成员多为无业及低学历人员
(六)犯罪团伙相对固定,且有被打击出狱后,再次亢壑一气,变本加利的实施毒品犯罪的倾向
(七)毒品运输手段狡诈诡秘
(八)以贩养吸成为主要目的
(九)由毒品犯罪引发的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呈日益增长趋势
(十)自井区有成为厦门、广州等沿海地区毒源地和毒品中转地的趋势
>>> 详细 | |
近几年来,我区毒品犯罪始终在高位运行。毒品犯罪与吸毒现象是一种多原因,多危害的社会“综合症”。而毒品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暴利是毒品犯罪的重要诱因
毒品犯罪本质上是一种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的特种经济犯罪。从近几年办理的毒品案件中,反映出的毒品麻古的价格,大致可以看出毒品的巨大利润。【详细】
·思想的蜕变是毒品犯罪的内在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矛盾交织,各种思潮并存,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对一些人思想的畸形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人道德滑坡、法律意识淡薄,使得涉毒犯罪人员对自身实施毒品犯罪的严重后果缺乏清醒的认识,受极度膨胀的贪欲左右和丰厚利润刺激,心存侥幸,不计后果,置法律于不顾,铤而走险,实施毒品犯罪,进而深陷毒品犯罪泥潭不能自拔。【详细】
·对冰毒等新型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
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深受毒品危害之苦,群众对鸦片等传统毒品的危害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冰毒、麻古、K粉等新型毒品的危害,相当一部分人认识不足。【详细】
·心瘾难戒,而很快就复吸
每次戒毒回家时,都无数次的暗暗发誓,今后不再吸毒,但是一见到毒友,就会想起吸毒时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就会又给自己找借口,只吸最后一次了。【详细】
·治理的滞后性是毒品犯罪的客观原因
由于毒品犯罪的特殊性,一经查获,便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毒品犯罪分子受利益驱动,绞尽脑汁,犯罪手段十分隐蔽,藏毒方式不断翻新,给获取毒品犯罪证据增大了难度。【详细】
·就业率不高
就业困难,导致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别加大,“穷则思变”,为寻求经济来源维持生计或满足其享乐而参与实施毒品犯罪。【详细】
·合成毒品诱惑性强
合成毒品往往以好听的名字和时髦的面貌出现在青少年面前,这对喜欢追逐时尚、好奇心强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诱惑。“娱乐性”的假象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合成毒品“毒”的本质,这也是其蔓延的重要原因。 【详细】
·社会管理漏洞
社会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漏洞。如,网络运营商监管不到位,为贩卖新型毒品提供了渠道;又如,快递行业不规范,由于物流寄递物品存在“不实名、不验视”的情况,致使毒品等违禁物品能够便捷地运送到购买者手中。【详细】 |
学校如何防范新型毒品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新型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知识。
◇教育青少年学生拒绝进入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禁毒活动。
家庭如何教育子女
※经常耐心听取子女的意见。
※家长要成为子女拒绝毒品教师。
※以身作则。
※尽量少让孩子去治安复杂场所。
※教育孩子慎交朋友。
※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礼物。
娱乐场所如何拒绝新型毒品
◎对从业人员进行禁毒宣传和教育,督促其自觉履行防毒、拒毒义务。
◎组织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公安机关举办的禁毒培训。
◎在场所内设定、张贴禁毒警示牌、宣传画和举报电话。
◎开展禁毒承诺活动。
◎发现涉毒犯罪活动立即报警。
>>> 更多 | |
遏制网络涉毒违法犯罪的猖獗势头,需要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也有赖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堵塞社会管理的漏洞。
·从重从快打击毒品犯罪
依法严惩涉毒犯罪分子,保持严打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形成打击毒品犯罪的威慑。【详细】
·着眼于源头预防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充分运用办理大量毒品犯罪案件的经验,加强对涉毒高危人群的管理和帮教,以案示人。打击和预防毒品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详细】
·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禁毒意识,时刻提醒人们珍爱人命,远离毒品。抑制毒品犯罪需要全民参与,因此要加强禁毒宣传,使全体国民认清毒品危害性,提高国民禁毒意识。【详细】
·注重劳动技能培训
既要重视有吸毒前科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帮教工作,也要加大对社会无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从源头上防止无业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努力降低社会失业率。【详细】
·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各基层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以及娱乐场所、车站码头、物流等重点单位,要提高毒品犯罪防范意识。【详细】
·加强国际警务合作
毒品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危害甚大,靠一国一己之力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毒品犯罪。【详细】 |
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规定: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售、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
毒品犯罪有哪些特征?
毒品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2)毒品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毒品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处罚性。
>>> 更多 | |
因此,遏制网络涉毒违法犯罪的猖獗势头,需要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也有赖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堵塞社会管理的漏洞。“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形成对网络毒品犯罪打击监管的合力,共筑安全防线,才能让毒品真正远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家亮]
相关报道
·[长安观察1]网络社会也不能为所欲为
·[长安观察2]法官形象关涉“法治信仰”
·[长安观察3]公安部多举措保身份证安全
·[长安观察4]全民阅读立法引热议
·[长安观察5]网络世界也是法治社会
·[长安观察5]网络世界也是法治社会
·[长安观察5]网络世界也是法治社会
·[长安观察(第五期)]网络世界也是法治社会
·[长安观察5]网络世界也是法治社会
·[长安观察(第四期)]全民阅读立法引热议
·[长安观察4]全民阅读立法引热议
·[长安观察4]全民阅读立法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