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抠”出4000万用在“刀刃”上
西藏军区总医院勤俭办院节约惠民
图为拉萨市达孜县主西村老村长平措感谢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左)时,行藏族的最高礼节——碰头礼(2012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发 张震摄
背上行囊,满面春风地摇着转经筒,格桑旺久告别精心照顾自己3个多月的医护人员,出院回家。走出大门,他转身凝望“西藏军区总医院”牌匾,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举动——双膝跪地,高举双手,全身伏地——这是藏族人的最高礼仪“磕长头”,这是一位重症胰腺炎患者对医院减免自己40万元医疗费用的唯一回报……
“我们精打细算抠经费,让高原群众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虽然苦些累些,但赢得民心一片,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说。
多年来,西藏军区总医院坚持勤俭办院、节约惠民,把“抠”出的经费用于改善医疗条件、实施医疗扶贫。特别是2007年以来,每年“抠”出4000多万元,送出5000万元,受到军委、总政治部和西藏各族人民的高度褒奖。
艰苦奋斗变成刚性要求
有一笔账至今刻在医学影像科刘医生的心里。那天下午,刘医生拿着一张用A4纸写的请假条找李素芝签字。
李素芝接过请假条,面色凝重地对他说:“我们的条件虽然比过去好了,但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丢不得。用一张大白纸写两行字,多可惜。”
起初,刘医生不以为然,但听了李院长算了一笔细账后面红耳赤:“如果一人一天浪费一张A4纸,按每张纸5分钱算,以医院600人计,每天就会浪费30元,一年就要浪费1万多元,10年就会浪费10万多元。你想想,这能帮多少贫困群众治病啊?”
第二天,院党委召开专题会议,重点研究几个问题:举国上下都在奔小康,过紧日子是否已经落伍?条件好了怎样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新形势下如何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会上,李素芝和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勤俭建军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勤俭节约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这个光荣传统!
此后,院党委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军委和成都军区、西藏军区十项规定为切入点,着力强化“80后”“90后”官兵的勤俭意识,让节约观念继续占领思想阵地。机关依托板报、广播、橱窗等载体展开专题宣传,每周院周会必讲节约,引导官兵从点滴做起,抑超治奢。
提及领导节约,有的官兵难以启齿,称“有些事情不好说出口”:在旁人看来,这些将校军官吃饭实在“不雅”,每上一盘菜都基本吃得精光,绝不允许有浪费。只要有菜掉在桌子上,他们都会夹起来吃掉。
李院长的办公室就像个博物馆,沙发、桌子、椅子历尽沧桑,唯有文件的日期指向当前。有个导演到该院拍电影,进了这间办公室后大喜:“拍具有历史纵深感的电影,正需要这样的道具。”
为了巩固成效,17年来,西藏军区总医院出台《水电、营房、营产营具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全院上下遵照执行,处处算经济账,事事打节约牌。
点滴节约知多少?光看一分一厘的积攒似乎很单薄,可聚沙成塔、点滴汇海就会创造奇迹。医院政委唐明文举出4根手指,给记者一个天文数字:从2007年起,硬是每年节约出4000万元!
勤俭办院同样争创一流
近年来,在军地各级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医疗用房重新规划、翻新,而医院机关办公区则分别在临时仓库、药物制剂研究中心和新建的外科大楼边上借用。
人们不禁要问: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能提高医疗、科研水平吗?
勤俭节俭同样可创一流业绩:全院71人拥有高级职称,仪器设备总值超过两亿多元,展开床位800多张;建成高压氧舱群、ICU层流负压病房,拥有先进的药品生产线,是西藏第一家“三甲”医院;3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
如山的功绩与荣耀,只是对拼搏历程的简化。该院勤俭办院,既彰显精神力量,更闪耀智慧光芒。
晚饭后,官兵们在自己的责任区为树木灌溉、松土。如此做法,能够更好地应对西藏温差,既让树“呼吸”,又免根封冻。数十年来,一茬茬官兵将46万多平方米的凹凸无绿之地,打造成平整滴翠的园林式营院。
该院抓营房建设,可谓“拆了东墙补西墙”。拆旧楼时剩下的砖一块不丢,全都用于建设医院围墙。挖地基挖出的土石都积攒起来,哪里需要就拉去施工。2009年修建外科大楼,为了节省经费,李素芝和工作人员一起,对各种项目逐项逐项地抠。开挖地基时,一家施工单位开价300万元。院领导把心一横,从工兵某团“请”来人员、机械以工代训,并发动官兵在业余时间捡石挖土,不仅提前完工,还节约了80多万元。
这些将校军官哪来的这么大干劲?李素芝一语道破:对困难点头就等于向浪费招手,自己动手建“家”创业何乐不为?
该院采购之严,无异于“八堂会审”:先由临床科室申请,继由主管科室审核,再交院部领导审批,后由采购办进行市场调研,最终组织招标,纪委全程监督。此举实现了采管分离,消除了贪腐土壤,确保既买对的又不买贵的。
院党委把从指尖上节约下来的经费,用在了“刀刃”上。他们瞄准“西藏第一、西南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抓建设,新落成的外科大楼,不仅刷新西藏的建筑新高度,而且创造高原的装修纪录。
院党委集体研究大楼装修方案,李素芝对选用矿棉板吊顶提出质疑:“我认为,矿棉板吊顶不是最佳选择。如果用铝单板吊板,不仅更美观、更方便清洁,而且不易被水侵蚀。”话音刚落,与会者就议论纷纷。大家普遍认为:一般医院都选用矿棉板吊顶,经济实用。
“我们虽然处处节俭,但在为患者创建温馨就医环境这个问题上,要有超前思维和超常手段,要建设20年不落后的医院!”李素芝斩钉截铁地说。
会场响起热烈掌声。大家不仅同意用铝单板吊顶,而且赞成用抗菌地板装修部分病房。
这次会议诞生一项纪录:装修重症监护中心500多平方米的病房、购置该中心所需监护设备,耗资超过千万元。
正是有了这样的领先气质和卓越精神,使科技强院的目标逐一实现——国家中藏西药结合高原病重点专科、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全军高原战创伤救治中心、全军高原先心病防治中心、全军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在该院建成。
为民解难就是为党立碑
记者从该院财务供应科了解到,近6年来,医院每年都能节省4000多万元。政委唐明文说:“医院补贴藏区贫困患者、寺庙僧人治病要用钱,医疗队下乡、‘为兵便民流动医院’赴艰苦偏远地区送医送药也要用钱,我们把点滴节约下来的有限经费用到惠民这篇大文章上,不负群众对我党我军的信赖!”
雅鲁江畔、珠峰脚下、藏东峡谷、羌塘草原……仅这十多年,该院白衣天使巡诊的脚步就遍及西藏所有县乡,汽车行驶记录超过130万公里。
一次,流动医院从洛扎县巡诊到浪卡子县已过午饭时间,饥肠辘辘的医护人员很想找个餐馆救急,李素芝清了清嗓子说:“今天我请客。”说完,他将随车带来的面包分给大家,笑呵呵地说:“我再给你们发点菜。”随即递来一包榨菜。然而,那次巡诊没有吃完的面包,几天后居然出现在李素芝的茶几上。
李素芝常说,我们提倡勤俭节约,就是要把节约出来的钱用在患者身上,真正维护好他们的身体健康。
该院免费救治“雷人”的故事,在西藏传为美谈。2005年国庆前夕,院里收治班戈县牧民贡觉巴姆,她受的伤足以致命:被雷击中。由于家徒四壁,她想放弃治疗。
李素芝亲自出马,多次组织烧伤科专家会诊,很快确定了“消毒清创”、“暴露疗法”、“营养支持”、“分期植皮”等系列治疗方案。“最强阵容”组队抢救,果然不同凡响。2006年7月5日,贡觉巴姆终于可以下床走路。
然而贡觉巴姆伤好后却不想走。她看着治疗账单上自付的近20万元的费用傻了眼:“就是把我卖了也还不起这笔钱啊!”令她没想到的是,票据递到了院党委案桌,党委一班人豪爽签字:全部免费。
该院对患者慷慨大方,可免费治疗贴进去的钱无异于“鸡腿剐油”。他们每年抠出的4000万元不仅没有留下,反而从家底费中拿出1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医疗扶贫。
人们不禁要问:他们图什么?李素芝一语道出心声:“就图人民群众都说——共产党好!”(记者陈丽平 通讯员银军彭文山)
·西藏检察官专业培养工程合作项目举行签字仪式
·西藏:细化目标转作风
·西藏:推动"文明西藏·文明交通行动"示范活动
·西藏公安边防137名干部下基层“正衣冠”
·西藏消防救援力量徒步挺进震区搜救
·西藏为派出所配发295辆业务用车
·西藏为派出所配发295辆业务用车
·[视频]西藏:扩大文明交通法规宣传
·西藏:践行群众路线 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西藏政法委:全力确保节日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西藏全区公安机关开展健步走活动
·西藏全区公安机关开展健步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