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24岁的陆惠话语不多,文静中还带着点羞涩。陆惠是江苏省泰兴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员,负责痕检管理工作。从警3年,她从一名实习民警到刑侦技术骨干;在此期间,她的父亲中风,母亲进行了3次大手术。
尽孝,必须要做的事情
2011年,陆惠工作未满一年,父亲因中风住院,她和母亲二人日夜轮流服侍。就在父亲慢慢好转的时候,陆惠的母亲去年患上了重病。7月9日,她独自一人带着母亲去扬州某医院进行检查。11日她在手术意见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签手术意见书,当时我的手抖得厉害,就好像母亲的生命掌握在我的手里。”陆惠说到这儿,眼眶里泛起点点泪花。
7月12日,母亲进行第一次手术。陆惠在手术室外静静地等了5个多小时。术后的第8天,见母亲能下床走动了,陆惠找到护士,请她们帮忙照顾母亲,她得回单位。
两个多月后,母亲的病情出现反复,陆惠再次带着母亲住进医院,医生告诉她,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不然病情还会加重。
第二次签手术意见书时,陆惠的手不抖了,她说自己有一个信念,签完字就能给母亲多一点希望和时间。这一次她在医院陪在母亲身边十多天。
命运有时候很不公平。术后,经过长达9个半疗程的化疗,母亲的病依然不见大的起色,今年3月,陆惠带着母亲来到南京治疗,并进行了第三次手术。
比对,认定嫌疑人破串案
“穿上鞋,让犯罪嫌疑人走几步,然后调整光源,拍照;换一双,再让犯罪嫌疑人走几步,然后再调整光源,再拍照。她就这样反复了多次,经过3天的比对,最终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关键证据。”泰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卜伟亚这样介绍陆惠参与认定的一起系列盗窃案。
去年6、7月,泰兴主城区连续发生多起技术性开锁盗窃案,总案值数万元。民警在现场勘查时提取了一些痕迹物证,结合案发现场周边的监控视频,经过一个多月的伏击守候,终于抓获一名贺姓犯罪嫌疑人,并在其住处找到了一些与现场痕迹相似的物证,但由于比对条件不是很好,技术民警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审讯一时无法深入,这时候办案民警想到了陆惠。
而此时,陆惠刚到扬州,准备第二天陪着母亲进行术后的第一次检查。接到同事的电话,凌晨4点她赶了回来。
她仔细分析了现场的每一张痕迹照片,找到一处与现场地面条件相似的环境,在办案民警的帮助下,她要求贺某穿鞋走上几步,并逐一拍照,然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所有的照片逐一比对。3天后,陆惠将一份鉴定意见书交到了办案民警手中。她认定案发现场痕迹就是贺某所留,另外10多起同类型案件也是贺某所为。面对证据,贺某最终交代了系列案件20多起。
绩效,很快成为业务能手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是一项各司其职、环环相扣的工作,不能因为自己使单位整体工作受影响,因此,陆惠经常加班至深夜。
谁也不会想到,陆惠在学校学的专业是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她只是接触,并非“专业人员”,但从走进公安机关的那天起,她不懂就问,整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反复研究已破案件的档案资料。她不仅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了痕迹物证鉴定资格考试,而且在今年每月进行的江苏省刑事科学技术单项考核排名中一直稳居前30名,最好成绩甚至位列江苏省第5名。(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陆裕顺 姚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