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李圣清:这个监所“管家”不一般

2013-09-02 09:59: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每周推介

公 一

没有惊天动地,只有默默无闻。在公安监管战线上,李圣清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1996年他参加公安工作后,从看守民警、管教民警一步步走上中队、大队领导岗位,2011年被提拔为大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后勤处副处长(正科级),逐渐成为了监所后勤管理的行家里手。

事必躬亲,每项工程都跟班作业

自2011年下半年起,按照大连市公安局对监管机构和监管场所的重新规划调整,大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着手对部分羁押场所进行局部改造。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工程要求质量高的严峻考验,李圣清深知,每一项维修改造工程都关系着监所安全,必须事无巨细,锱铢必较。

今年4月,由于大连市看守所七监区外下水主管道施工布局不合理,加之陶瓷管脱节下沉,经常堵塞,导致污水倒灌,监室内常常臭气熏天。为此,大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决定对此处300余米的下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为确保管道铺设既形成一定排水角度,又防止管道填埋后不致发生断裂,李圣清要求工程队在管道铺设前必须先将沟底土层用夯土机夯实后,再用水平仪找平,然后在沟底监管构筑水泥保护垫层,继而由高至低铺设管道,形成一定倾斜角度。其间,李圣清钻进低矮的下水沟槽对每一道工序认真检查验收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在管道填埋过程中,李圣清发现施工队已经将用于管沟回填的挖掘机运到施工现场,却未见用于先期填埋保护管道的矿石粉,立即明白工程队企图偷工减料。于是,李圣清责令工头停止施工,敦促他们采购了足量矿石粉后,将管道预埋形成保护层后,再用人工填埋细土,最后进行机械回填。300多米下水管网改建工程施工完毕后,看着监区下水管道通畅无阻了,全程跟踪监理的李圣清终于放心地在工程交付单上签字验收。

拒绝拖延,每项工作都精益求精

每天,李圣清都要认真巡视监所营房的每一个角落,力求了解民警职工和在押人员的需求,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同时,对各级领导交办的任务和民警、职工及在押人员提出的各种问题,他都一一记录在案,不推诿、不拖延,立即行动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自2008年起,大连市公安局实行了班车物业化管理,为合理设置调配监管支队6个线路的班车站点,李圣清经常早上五六点钟就离家、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东起老虎滩,西至马兰子,每条线路的班车他都分别往返乘坐体验三四趟,根据各个路段的车流情况以及每个站点的乘车人数,及时调整班车行程及路线,整整用了20天时间,李圣清终于将6个线路的班车调配得线路合理、搭乘方便、运行快捷、民警满意。

为做好监所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监区传染病流行蔓延,每年5至10月李圣清都组织工勤人员每天对监区垃圾点、绿化带喷洒灭蚊灭蝇药,定期对污水井投放石灰,防止蝇蛆滋生。由于大连市看守所地处市郊,家鼠与山鼠杂交后代繁衍很快,啃噬能力极强,而且极易传播疾病,李圣清为此聘请了专业的灭鼠公司,定期在食堂和粮仓老鼠经常出没的路线投放灭鼠药片,并认真向专业人员学习经验,提高投药效果,有效抑制了老鼠的生长繁衍。几年来,通过李圣清的辛勤工作,支队所属监区未发生一起传染病大面积流行蔓延事件,有效确保了在押人员的生命健康。

愧对家人,每到佳节都难以团聚

2011年夏季的一天傍晚,李圣清在大连市看守所带领施工队加班进行监区改造项目时。妻子于惠令突然病倒,就带着8岁的儿子打车赶到医院,让儿子帮着挂号就诊。经医生诊断,于惠令需要留院观察,儿子给李圣清打了电话。可此时李圣清根本无法离开监区施工现场,便打电话委托同学到医院帮忙办理了留院观察手续,直到晚上10点施工结束,李圣清匆匆赶到医院照料妻子。第二天早晨,经医生会诊,于惠令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然而监区改造工程必须全程跟班,李圣清实在抽不出时间到医院陪护妻子。于是,他与爱人商量,将其送到庄河老家的医院做了手术,并托付亲戚予以照料。由于李圣清每天加班很晚才回家,儿子放学后无人接,他就委托孩子同学的家长帮忙将孩子接回家照顾,同学们不理解地问孩子:“你父母是不是不要你了?”每每此时,懂事的孩子就会说:“我爸爸是警察,忙于抓坏人;妈妈生病了,过些天等她病好了,一定会定时来学校接我!”

李圣清的父母住在庄河农村,母亲患较严重的糖尿病,父亲的身体也不好。每逢老人身体有病时,都是于惠令将老人接到大连治疗,或是专门赶到庄河农村去照应。逢年过节,也是于惠令带着孩子前去为老人忙活家务,和老人一起过节。李圣清的母亲总是这样对儿子说:“你的工作忙,不要牵挂娘,有孝顺的儿媳妇照顾,娘的病很快就会好的。”

李圣清把对父母、妻子、儿子的爱都默默埋在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