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北京海淀法院三个特色做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

2013-08-29 16:47: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长期以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坚持维权与教育齐抓共管,突出三个特色,做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

一、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水平

2012年12月,在原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组的基础上,海淀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正式独立运行。除继续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外,还将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的侵犯人身权犯罪案件、被申请人是未成年人的强制医疗案件、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案件及大学生犯罪案件等纳入审理范围。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运行半年来,坚持“刑事案件无小事,简易案件不简单”的原则,共收案500余件,依法从轻、减轻判处未成年人600余人,收到锦旗12面,感谢信30封,绝大部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均调解解决,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人民币400余万元。针对具体案件中反映出的“非法雇佣童工”、“大学校园财产安全”及“旅馆留宿未成年人”等问题,海淀区人民法院先后向教育行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发送司法建议数十份,得到受送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反馈。因工作成绩突出,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连续25年被评为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推荐为“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多名法官获“海淀区优秀法制校长”、“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二、突出帮教特色,拓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职能

针对困难未成年刑事被告人开展帮教救助工作,是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的一大特点。2012年,海淀区人民法院成立“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并成功申请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缘”项目资助的20万元善款,用于对诉讼困境中的未成年人进行生存、心理、技能、成长等全方面的救助,这一创新举措在全国尚属首例。截至目前,海淀区人民法院已通过单独救助或集体回访形式帮教救助失足少年500余人次。反映此项工作的宣传片《天平下的爱》在全市少年审判工作会议上播放,受到领导和全市同行一致认可。同时,海淀区人民法院为进一步筑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普及家庭监护及教育知识,在全国法院率先开展针对失职父母的“亲职教育”活动。首次活动共有13位失足少年的父母参加,得到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少年办和北京市高院少年庭的充分肯定。

三、突出宣教特色,加强妇女儿童法制宣传工作

海淀区人民法院每年的儿童节举办“六一开放日”活动,至今已开展了九年。自2011年以来的三次开放日中,来自海淀区30余所中小学及打工子弟学校的800余名学生先后参与活动。他们通过参观法庭设施、组织模拟法庭、听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讲励志故事等,了解司法知识,感受法律精神。在将少年儿童请进来的同时,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也积极走进课堂。2011年以来,从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的法官们在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共计授课50余场,听课师生四万余人,并与海淀街道等社区共建了全市首个“少年与家庭法制教育基地”。今年,海淀区人民法院还与海淀区有关部门积极联络,指派来自海淀区人民法院各部门的20余名年富力强的中层副职领导干部担任辖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并在海淀区人民法院招聘了30名法制教育志愿者,为海淀区100余所中小学校提供法制教育。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