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陌生人接触时,你觉得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呀?”“你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都有哪些呢?”检察官叔叔的问题一经提出,“太阳村救助中心”里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房间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笑声。这是8月22日,天津市检察院组织的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的向服刑人员子女送法、送温暖志愿活动。为了能够让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能够知法、懂法,健康成长,检察官志愿者们专门制作了一套法律知识问答题,采取问答竞猜的形式向他们传授与青少年生活、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受到了居住在北辰区韩家墅村“太阳村救助中心”孩子们的欢迎。
活动中,检察官志愿者们对孩子们回答不完整的法律问题,会做出进一步耐心细致地讲解,直到孩子们听懂、学会。此项志愿活动的开展,是天津市检察院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立足于让机关检察干部到群众中去“接地气”,了解基层人民群众生活,进一步延伸法律职能,有针对性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把服务民生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通过开展此项志愿者活动,检察官们纷纷表示,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和生活上的帮助,以实际行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天津市检察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工作部署,在加强学习,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把服务民生落到实处。今年6月以来,天津市检察院向市公安、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等单位,基层单位及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发出征求意见函,征求意见建议。并先后召开了由保税区管委会、非公经济企业单位、市院专家咨询委员、市检察院中层干部及干警代表等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建议。共征求到意见建议7大类126条。在这些意见和建议中,涉及民生、民利的占一定比重。对于这些问题,特别是群众的一些法律需求,市检察院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边整边改。
天津市检察院公诉部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案件质量不高等问题,指导各级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诉讼监督力度,制定了强化案件质量实施方案,预防冤假错案的发生。为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检察办案机制,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密切配合,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办法》,对涉及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的轻微刑事案件,完善代理人到场参与、案件快速审查、附条件不起诉等制度,积极教育和挽救失足青少年。针对当前翻译人员在参与刑事诉讼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检察院制定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关于聘任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暂行规定》,进一步保障外籍人员、少数民族和聋哑人等特殊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市院反贪局加大查办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力度,依法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今年以来,共查办涉及民生领域的各类职务犯罪案件212件,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430万元。
·天津市检察院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天津市检察院聘任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
·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编制《检察权力目录》规范执法
·天津市检察院召开第六届特约检察员
·天津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五步工作法”让量刑建议更精准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
·天津市检察院召开中央和本市新闻媒体座谈会
·天津市检察院开门纳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