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平安建设> 要文

创新“枫桥经验”建设“平安浙江”

2013-08-28 16:33: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五十年“枫桥经验”的坚持与发扬,近十年“平安浙江”的建设与深化,为“法治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动实践。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何玲玲 方益波 方列

    50年前,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一套“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调解经验,毛泽东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

    岁月荏苒,作为沿海市场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省较早遇到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诸多热点难点: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犯罪率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压力骤增……

    面对“成长的烦恼”,浙江省委积极寻求破解之策,2004年5月率先迈出建设“平安浙江”的坚实步伐,提出了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平安”理念。9年多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坚持走群众路线,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力量上依靠群众,平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刑事发案率、群体性事件、安全生产事故、信访总量4项主要指标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9年居全国前列,浙江在成为全国经济大省的同时,也正在成为老百姓最具平安感、幸福感的地方。

    “一把手”手中必备的“两张报表”

    在浙江,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每月手中必备两张报表,一张是经济报表,一张是平安报表。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开展“平安浙江”建设以来,全省各级党委都建立起了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制度,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从浙江省委开始,明确“平安浙江”建设由“一把手”负总责,市、县两级也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副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一套平安建设组织领导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工作保障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

    “为了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我们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对突出问题开展项目领衔制度,确定了54个平安项目,包含了涉及平安建设的硬件设施、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各个层面,全部由‘一把手’负责落实,并将按期进行进度验收。”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巫伯伦说。

    在浙江省各级“一把手”的眼中,能够在党委会议室里摆放上一个“平安鼎”,是对自己平安建设的最高奖赏。根据浙江省委的规定,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平安市、县的,授予平安鼎。到2013年,已经有3个市和54个县(市、区)连续8年获得了平安市、平安县(市、区)的称号。沉甸甸的平安牌和平安鼎里,凝结着各地群众和平安建设工作者的辛勤与汗水。各级、各部门开展平安建设的成效,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分析的六大类评价指标之一,作为衡量干部政绩、晋职晋级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境安民富,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到2012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8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连续12年居全国省区第一。而浙江的平安建设,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平安建设和各方面工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既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一个重大课题。”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认为,到2013年,平安浙江建设已进入第十个年头。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用“平安报表”的实效说话,又加快打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用“经济报表”的成果说话。

    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

    五位一体建设“大平安”

    居民家中自行车失窃,农户饲养的鸡鸭丢了,这样的案件值不值得全力侦破?浙江省各级公安民警的回答是肯定的:“破大案我们有成就感,破小案我们有幸福感。”在他们看来,尽管警力紧张,但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再小的案子也不能简单处置,因为“小案”虽小,但对群众来说却是平安与否的切身感受。统计表明,自2006年以来,浙江省刑事案件发案总量逐年下降,其中2012年“两抢”案件、入室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53%和3.19%。

    “既要在统计报表上体现平安,也要在群众感受中体现平安。群众满意是平安建设的最高标准。平安不平安,最终要落实到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上。”夏宝龙说。

    决策之初,浙江省委就将平安浙江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在浙江的具体实践和有效载体,确立了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治安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内的“大平安”建设体系。

    老百姓最恨食品药品造假,浙江依法监管,对食品实行全程监管、全程追溯、定向检查和技术封锁。浙江在全国第一个实现药品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监控;第一个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出台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办法。公安机关加大对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2012年1至8月,全省共破获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90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27名,还在全国首次全环节侦破特大制售地沟油案件。

    生态平安,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2008年,浙江就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纳入平安建设,建立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据统计,到2013年4月,浙江省级现行有效法规中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法规达50件左右,超过了全部法规总数1/4。最新公布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显示,浙江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居全国第二,生态文明指数名列全国第三。

    “独角戏”变“交响乐”,

    化解社会矛盾在源头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绍兴市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坚持走“人民治安”的群众路线:工作酝酿阶段问需于民、工作实施阶段问计于民、工作评判阶段问效于民。

    今年5月初,绍兴市新昌县草根网友代表“立早章”在当地论坛发帖:“夏季又要到了,单身姑娘一个人还敢出门不,警方能给力吗?”新昌县公安局抓住机会,版主“天姥播报”发了一个试水帖,提议发动网友组建义务巡逻队,并创建了义务巡逻QQ群,得到大量网友支持。在警方支持下,新昌县网友义务巡逻队迅速组建巡逻。网络论坛上的义工协会、车友会、摄友会、驴友们以分队组合形式,纷纷加入义务巡逻队伍。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矛盾的复杂程度均比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走群众路线却是公安工作永远的基础。”绍兴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刘国富说。

    “平安”创建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又是“平安浙江”的创建者。在浙江各地,各种富有地方特点的社会矛盾化解平台纷纷建立。各种形式的志愿者将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居民联络工作拓展到基层,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遍布杭州全市的“和事佬”们的努力下,很多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都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到2012年底,仅杭州市备案管理的基层社会组织就已达8963家,成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样在宁波,17.2万名社区“和谐促进员”的名头也很响亮。来自浙江省司法厅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浙江省已在医疗、交通、劳动、物业等领域或行业建立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800余个,调处矛盾纠纷占全省矛盾纠纷调解总数的三分之一强。2012年全省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1.4万件,成功化解40.51万件,化解成功率达到97.85%。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大量环境保护、城乡规划、重点工程建设等问题,动辄牵涉群众利益,稍有不慎,就易引发社会矛盾。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建立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事关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事先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通过举行听证会等,扩大公众参与,自觉接受监督。2012年,浙江省评估项目2928件,停止实施259件,大量的社会矛盾被化解在了源头。

    民生优先,“管理”向“服务”转变

    “评价一个地方平安建设搞得怎么样,不是看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而是看矛盾纠纷是否化解了,案件和事故是否下降了,突出治安问题是否解决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是否提高了”,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说。

    一直以来,浙江省都把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建设“平安浙江”的根本标准,并设置成为平安市、县(市、区)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果一个地方的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没有达到85%以上,就将被取消评选的资格。

    这一转变直接推动了社会管理工作由传统“防范控制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

    2008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理念在舟山推出后,迅速遍及全省,一张张倾情服务的“大网”,打破藩篱,化解民忧。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对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及居住其间的老百姓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点对点、面对面服务管理。

    杭州上城区推出“居家”系列惠民工程,打造了一个“居家服务无忧在线平台”,政府向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司法维权等多个类别的公共服务,而且联系了600余家实体企业提供市场服务,群众坐在家里“一键呼叫”就可以等政府送服务上门。宁波海曙区开通“81890”公共服务平台,800多家服务企业加盟,56个党政机关部门参与,无偿为市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信息服务,把千家万户居民的服务需求与成百上千服务主体有机对接起来。

    浙江所有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都已统一更名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多位受访基层干部表示,这不是简单的更名翻牌,而是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将综治、调解、计生、劳保、民政、城管、环保、工商、税务等所有与百姓有关的职能集中在同一个平台,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50年“枫桥经验”的坚持与发扬,近十年“平安浙江”的建设与深化,正在开花结果。2012年,浙江省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8%,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浙江绍兴: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绍兴越城法院在办案中落实“枫桥经验”
·浙江公安走出践行“枫桥经验”新路子
·绍兴创新"枫桥经验"实践人民治安"群众控股"
·浙江:坚持群众路线 发展枫桥经验
·浙江平安建设发扬"枫桥经验" 事故连续9年零增长

·浙江平安建设发扬"枫桥经验" 事故连续9年零增长
·浙江: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服务保障全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