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报纸等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2013-08-27 08:04: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8月26日再次被提请审议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消费者定作的商品,鲜活易腐商品,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交付的报纸、期刊等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原草案在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的基础上,规定了无理由退货制度,即“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但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除外。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货物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价款。”依照这一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等方式购买商品后,要求退货的,无需说明理由。

    上一次审议时,一些常委委员提出,草案的规定对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信心具有积极意义,但也要考虑网络购物等市场发育程度和对经营者的影响,防止滥用这种权利,建议明确不宜退货的情形和退货费用的承担,增强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人大法律委经研究认为,这一意见有道理,建立无理由退货制度,应当处理好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新的消费方式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按照法律规定能具体尽量具体、能明确尽量明确的要求,总结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相关做法,建议对该规定作如下修改:一是明确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范围;二是规定消费者应当自向经营者提出退货要求之日起七日内将商品退回;经营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价款限于商品价款,不包括运费。(记者陈丽平)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消费者网购受损网络平台不应买单
·电商企业诚信调查:五成消费者对售后满意
·消费者网购受损网络平台不应买单
·破解第三方交易平台消费者权益保障困境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维权靠3.15更要靠法治
·职工泄私愤下毒 中日消费者“中招”——石家庄“毒饺子”案件追踪

·职工泄私愤下毒 中日消费者“中招”——石家庄“毒饺子”案件追踪
·为何要旗帜鲜明地向消费者适度倾斜
·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的应认定为直接销售者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加强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代表建议修改消法设专章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误认“分时度假”为一般旅游签下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