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为泄私愤,“大谣”买通“水军”造势

2013-08-26 08:22: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情妇’举报公安分局长”、“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等谣言制造者傅学胜被上海警方刑拘

为泄私愤,“大谣”买通“水军”造势

“感谢公安部和上海警方还我和中石化公司一个清白,我感到了正义的力量和来自社会的正能量。过去的200多天来,我和丈夫以及全家人面对着来自社会的偏见,在痛苦和眼泪中生活。今天我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了。”8月24日晚,张某将一面锦旗送到上海市公安局。张某是“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网络谣言事件中的受害人。回忆过去8个月来发生的一切,张某难掩痛苦之情。

日前,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不断深入,制造传播“‘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长”、“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等谣言的犯罪嫌疑人傅学胜被刑拘。

经查,犯罪嫌疑人傅学胜,男,1966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大学文化,1988年至2001年,先后在广州、北京工作,2002年来上海并注册上海雷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法人代表。警方查明,为泄愤报复,傅学胜多次在互联网蓄意捏造传播谣言、恶意诽谤侵害他人名誉,先后发布了制造传播“‘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长”、“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等谣言,雇佣一批网络“水军”,有组织地在网上大肆恶意炒作,对当事人以及公司造成名誉伤害,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捏造“官员贪腐”、“谋杀”等题材制造轰动效应

今年8月,一则关于“上海市某区公安分局局长贪污受贿20多亿元、拥有60多处房产、包养10余名情妇,并杀害企业家黄某”的谣言信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并引起恶意炒作。

上海有关部门就帖中情况展开调查,发现该信息内容纯属捏造。

8月9日,被诽谤的公安分局局长报案。上海警方通过缜密侦查,确认傅学胜有重大作案嫌疑。8月20日,傅学胜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傅学胜供述,他并不认识该局长。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傅学胜为何要无中生有、撒下弥天大谎?

2006年,傅学胜与上海某区一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发生经济纠纷,与该公司法人代表黄某结怨。傅学胜先后注册大量虚拟身份,在互联网上对该公司进行负面炒作。2007年7月,傅学胜被该公司诉诸法院,傅学胜败诉。2008年6月4日,央视《今日说法》曾对此事作过专门报道。败诉后,心胸狭隘的傅学胜对黄某和法院一直耿耿于怀,伺机一解心中怨恨。

今年5月,傅学胜曾经的对手黄某意外死亡。幸灾乐祸之余,傅学胜认为找到了发泄良机。他脑海中产生了编造一个故事,把黄某意外死亡和最能吸引公众眼球、引发“轰动效应”的“官员贪腐”、“谋杀”等题材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搞臭黄某,也可攻击政府和司法机关。

傅学胜通过互联网下载该局长的照片,再虚构所谓“情人”举报的情节。为了网帖看上去有“真实性”,迷惑网友,傅学胜炮制了一条近似新闻消息体裁的帖文,“精心”设计消息细节,如“8月5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举报人少妇陈萍来到某报社,自称是某局长的情人,向报社提供材料和线索称该局长贪污受贿20多亿,拥有房产60多处”。看似言之凿凿,实则无稽之谈。经查,帖文里的“陈萍”名字是捏造的。

帖文发出后,被30多家媒体刊发转载近50篇次,连续5天位于新浪微博“时事热搜榜”前10名,网站出现相关主帖1150条,网民点击阅读量1000万余次,转发5.3万余次,评论8000余条,且绝大部分是负面评论和人身攻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对当事人名誉造成极大伤害。

竞标失败后,一手炮制“非洲牛郎门”事件

随着调查深入,民警在傅学胜的电脑中,又发现了他捏造“非洲牛郎门”事件的原始电子证据材料。

2012年12月30日,一位网友爆料中石化一位女处长身陷“非洲牛郎门”事件,使中石化处于舆论漩涡之中。

帖子宣称,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在中石化武汉乙烯项目中,利用非洲“牛郎”色诱招标公司中石化国际事业公司的一位女处长,在投资180亿元的中石化武汉乙烯项目中进行暗箱操作,让安捷伦非法降价30万美元低价中标,又相互配合威逼利诱武汉乙烯的用户,迫使他们同意将中标方案中一套价值80万美元的软件换成成本不足10万美元的软件,最终,安捷伦不仅非法中标,还多赚了40万美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短短数天,此帖在某社区论坛点击量9000多次。而之后类似的“艳女门后牛郎门又来了”、“中石化决定斥资30亿元删帖午夜牛郎门”等造谣诽谤网帖也成为网络热点。

中石化公司内部调查发现,帖中所称情况完全是无中生有。而爆料中所谓中石化女处长接受性贿赂的照片,实为2007年深圳新闻网《人大博士生卧底调查深圳男公关的隐秘生活》的新闻照片。

警方调查发现,2012年,傅学胜作为某投标人的一个分包商参与中石化武汉乙烯项目招标。由于资质存在问题,没有接到业务,傅学胜认为自己的生意受到了损失,于是决心对中石化进行毁谤。他先是炮制了一篇《俄罗斯艳女门续集:中石化再曝非洲牛郎门》的帖文,攻击中石化公司某女处长。2013年1月起,傅学胜主动与媒体联系,要求爆料“中石化‘非洲牛郎门’”事件。同时,傅学胜还雇佣了一批网络“水军”,有组织地在网上大肆进行恶意炒作,引发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自2012年12月30日发布第一条网帖至2013年1月3日,“中石化牛郎门”成为网络热点,百度搜索达11.3万条,新浪微博搜索达9.8万余条,腾讯微博搜索达1.4万余条。

8月25日,受害人张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非洲牛郎门”事件爆发以来,她在谣言中苦苦煎熬了整整8个多月、200多天。作为一名女性、妻子和女儿,每天都要生活在冷嘲热讽中,谣言给她的家庭和单位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网上隐藏再深,也会留下蛛丝马迹

制造传播“‘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长”谣言网帖出现后,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采取相关措施,查实这是一起谣言。上海公安机关及时、依法查处了这起恶意散播制作谣言炒作的犯罪案件,查明了事实真相。

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总队长曹忠平介绍,傅学胜捏造制造传播“‘情妇’举报副区长、公安分局长”、“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等的手法如出一辙:先发帖,再利用“水军”转发、评论扩大负面影响。

为了逃避打击,傅学胜在上海陆家嘴租了某外资银行的一个工位,每天去那里花1个小时上网,一个月下来共付了3460元。他自认为这样发帖,不会有人查到他的地址。

雇佣网络“水军”推波助澜,也是傅学胜惯用的伎俩。

在“非洲牛郎门”事件中,为了扩大谣言网帖的负面影响,傅学胜想方设法寻找“水军”帮忙。看见有人留下“帖子不够火吗,联系我”的留言后,他通过QQ联系到天涯论坛的一个网民,对方答应帮忙找人“顶帖顶三天”。傅学胜向该网民支付了5000元,3个小时之后,这条帖子“就火了”。

谈及傅学胜的犯罪动机,曹忠平介绍,这既是傅学胜个人性格特点使然,也是经济利益促使。两起案件中,被害人或单位和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恩怨,为此,傅学胜产生报复社会、报复他人的念头。同时,他还有经济考虑,在“中石化‘非洲牛郎门’”事件中,他因为竞标失败企图造谣搞臭相关公司。

“嫌疑人傅学胜具有很强的逃避打击能力。他拥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网络非常熟悉,对网络的炒作手法非常熟练,在作案过程中有预谋阶段,有精心的准备。”曹忠平说。

无论在网上隐藏多深,只要犯罪就会留下蛛丝马迹。警方通过傅学胜在网上发的帖文,寻线溯源,通过强大的技术优势,获取了关键的证据。8月19日,民警抓获傅学胜。民警通过电子鉴定,发现嫌疑人电脑中相关证据,犯罪嫌疑人对预谋过程也进行了供述。

对于频频发生的网络谣言案件,上海市公安局负责人分析说,当前网络谣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有组织的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网络公关公司通过发帖、删帖、炒作、造谣,制造社会热点,借机谋取经济利益;二是因个人问题编造谣言,打击报复、发泄私愤;三是一些微博“大V”为了博取眼球、赚取粉丝,不辨是非甚至捏造不实信息;四是假借“网络维权反腐”编造谣言并恶意传播。

这名负责人说,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已依法查处网络造谣传谣案件380余起、170余人,有力地维护了网络秩序和网络环境。虽然网络犯罪的侦查存在一定难度,但不管对方隐藏得多深,警方都有能力揪出违法犯罪分子。(记者 刘 洋)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牟取利益是“网络大谣”的真实目的
·靠什么终结“网络大谣”的神话
·严惩网络大谣 净化网络环境
·铲除网络大谣须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