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浙江:法律智囊走进田间地头

2013-08-23 16:54: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中有关房屋拆迁、经济合同、遗产继承、土地征用等方面的事务不断增多,如果在处理的时候把握不准,很有可能会激化矛盾。“六五”普法启动以来,浙江省司法厅创新法律服务惠民举措,全面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努力打造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品牌。现如今,全省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为90.1%。法律顾问已经深入全省农村(社区),除了村(居)民需要他们来维护自身利益外,村镇(街道)干部办事也有了“智囊团”。

    其实,这只是法律进乡村的一个重头戏,在浙江,“法律下乡”以各种形式全面展开,不仅有专家学者组成省级“六五”普法讲师团进行普法宣传,各地也量身打造法治文化“大餐”为村民送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已经蔚然成风。

    村里的大事

    有法律顾问把关

    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蔡家江村71岁的孟焕林老人最近挺高兴,“听说村里买的仓库楼已经整修好可以用了,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照顾到了有需要的困难户,村里确实做了件大好事。”

    其实,这个决策是经蔡家江村每一位村民投票、在村法律顾问的把关下作出的。

    去年4月,蔡家江村委会有意向收购村子附近的一处绍兴红量集团仓储楼。可怎么收购,让村干部犯了难。后来,是村法律顾问起草了收购方案,并建议村里召开座谈会,就这份方案向村民征求意见。

    “在法律顾问的指导下,我们召开了村联席会议。”蔡家江村党支部书记孟宝华介绍说,村干部、村民代表、法律顾问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大家认为,该仓库楼买下来确实用途颇多。楼一共有5层,下面两层仍可作为仓库出租,而上面的3层,经过整修可以解决困难村民的住房问题,所有收益都可以作为集体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经过村民投票,这个方案通过了。于是,村法律顾问与村干部一起出面与红量集团进行协商,双方达成购买意向后,法律顾问起草了购买协议,一手促成这个项目。

    蔡家江村党支部书记孟宝华告诉记者,村委会聘请法律顾问,建立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为村民和村委会提供法律咨询,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提出法律审查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真正成为农民合法权益的守护者。

    记者了解到,绍兴市司法局不断深化乡村法律顾问工作,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到2011年底,全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已实现全覆盖,为发展农业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和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提供了便捷的法律服务。同时,成立村级组织换届法律服务工作指导组,为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有了法律顾问的指导,村民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时,懂得并学会应用法律,以防止重大决策出现失误。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过程中,我省扎实推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使各种突发事件、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调处,维护了社会稳定。

    据了解,早在2010年,省司法厅就针对我省农村法律服务的现状和需求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乡村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意见》 提出,2012年,有70%的行政村有法律顾问;2015年,基本实现全省“村村有法律顾问”。此外,全省已建立乡镇法制辅导站1357个、农村(社区)法制学校19700余个。2012年,各地组织了4000余次50000余人的村“两委”干部等骨干法制培训,开展法制文艺演出5600余场。

    法制宣传为民主决策打好基础

    “听说有一批保障房在村内建设,不知道对村民有没有好处……”村民老陈带着疑问来到了玉环县清港镇烧瓦村委会的会议室。

    在烧瓦村,每年都要召开两次村民会议,每季度还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可以直接参与“三重一大”事项票决。从2011年至今,烧瓦村共计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39次,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票决,顺利完成了村委会、村经济联社改选等等。

    烧瓦村里之所以能够将民主决策落到实处,村干部们说,那是法制宣传的功劳。这几年,除了村里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外,上级部门也经常送法下乡,老百姓的民主监督意识越来越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也促使村干部不断加强廉政意识和照章办事的自觉性。

    据悉,从2007年开建体育健身广场起,烧瓦村的法制教育就始终贯穿于各种丰富多彩的广场文体活动中,广场被打造成为一个重要的普法阵地。村里的农家法律书屋配备了大量法律图书,图书被编号登记,免费出借给村民和“新烧瓦人”阅览。在烧瓦村,有一面廉政法治墙,依托村法制宣传橱窗,每月都会张贴图文并茂的法制宣传挂图供村民浏览学习。村里还通过广播、远程教育平台、村民法制学校多媒体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

    记者了解到,通过“送法下乡”文艺演出、编写法律法规读本和宣传挂图、制作公益宣传片、组织普法讲师团巡回宣讲等方式,全省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法、尊法、守法氛围。同时,将法制宣传教育融于矛盾纠纷化解、接受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使群众在法治实践活动中提高法律意识。在2011年村级组织换届期间,我省共发放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制宣传资料290多万份(册),举办各类法制宣传、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活动31000余次。

    创建“民主法治村”通气又服气

    在富阳市窈口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过去“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现在“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原来,窈口村在投资800万元建造水库、投资100万元实施村道建设和亮灯工程、投资100万元建造灯光球场和生态公园等过程中,坚持广泛吸收民意,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认真执行村务公开、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公开。由于工作到位,未出现一户“钉子户”、上访户,群众是既通气又服气。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约束了村干部的行为,较好地解决了干部“一言堂”、“长官意志”和以权谋私等弊病,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增进了沟通和理解。

    据了解,近年来,杭州市以法治杭州建设为统揽,着眼基层依法治理和群众法律需求,积极推进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主抓手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提高基层依法自治能力,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基层稳定、促进基层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02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527个,较好地形成了以法治促创建、以创建推法治的良好氛围。

    杭州的情况是全省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的一个缩影。“六五”普法以来,浙江不但召开了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推进会,还以省“两办”名义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对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做出部署。同时,修订了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考核标准,命名了新一批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目前,全省已有770个村(社区)被授予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69个村(社区)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作者:黄娟)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浙江省司法厅:找准"靶子"有的放矢
·浙江省司法厅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跟班
·浙江省司法厅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跟班
·浙江省司法厅开展十八大精神集中培训
·浙江省司法厅出台制度规范酒精检测
·浙江省司法厅向群众交法律服务、反腐倡廉“两张卷”

·浙江省司法厅向群众交法律服务、反腐倡廉“两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