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基层成长起来的大检察官通过调研梳理解决问题
路志强:在新岗位上放开手脚干工作
儒雅、谦和,说起话来有条不紊,谈吐充满睿智、幽默风趣。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的整个过程中,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侃侃而谈,没有提纲,更没材料。
今年初,路志强从陕西省司法厅厅长的岗位上履新甘肃省检察院检察长,在半年多时间里,他走过了甘肃14个市州中的12个。
监督同时突出抓五项工作
“来甘肃这半年多,最大的体会就是干部交流制度确实好,交流后面对全新的环境和工作,既有压力也有激情,既有困难也有挑战。情况比较生,使我必须深入调研,虚心学习,不敢懈怠;人员比较生,使我不敢有架子,同时也有利于更加放开手脚开展工作。”路志强说。
在陕西担任司法厅厅长时,路志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司法行政品牌”,工作成绩屡见报端。谈起检察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相同之处,路志强认为,都有宣传法律、执行法律、维护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的职责。
“但不同的是,司法行政工作更多是面向群众进行法律宣传、法律服务,调解矛盾纠纷,为公正执法提供保障。而检察工作主要是法律监督、国家公诉、职务犯罪案件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等。”路志强说,检察工作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同时,要突出抓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司法公正、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5项工作。
路志强认为,在陕西担任过基层党政领导的经历让他能够“跳出检察看检察”,从党委政府的视角去审视检察工作,从如何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大局的角度去安排部署检察工作,始终把检察工作放在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
与他卓著的政绩相比,也许鲜有人知,这位曾经担任过村支书的大检察官,当年的第一理想是当一名农技修理工。“因为这是村里唯一有技术含量的活儿。”路志强笑言。
调研时现场解决32个问题
在陕西担任司法厅厅长时,路志强曾背着铺盖卷深入革命老区延安市安塞县沿河湾镇方塔村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整整一个星期。他的《下乡日记》曾在《法制日报》头版刊登,引起不小的反响。
在甘肃担任检察长半年多来,路志强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调研中度过,而每到一处,他都要和基层干警谈话,询问他们工作上有什么困难,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心,征求他们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他发现甘肃基层检察干警的精神面貌普遍较好,风气都比较正,能够从严要求自己,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各项工作部署都在有条不紊的落实。
“特别是涉农职务犯罪和反渎职侵权两类案件的查办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路志强说,在法律监督方面势头也很好。
边调研、边梳理,一批影响和制约检察工作争先进位的问题被发现,比如,基层干警缺编严重,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争先创优的风气不浓,制度执行力不够,考核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等。
路志强说,对于梳理出的83个问题,省检察院党组现场办公,当场解决32个,限期解决15个,责成各处室、各市州解决14个,一时解决不了由院领导亲自负责协调解决的22个。
“时间过半了,任务也过半了。”路志强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年初部署的各项任务指标都反映出来了,落实得还不错。其中共有13项走在全国前列。
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
今年年初,结合甘肃检察工作实际,省检察院党组研究确定了“改革创新、勇创一流、强化监督、维护公正、忠诚为民、务实清廉”的全省检察机关工作总要求。
具体而言,重点抓八方面工作,即严厉惩处破坏市场经济的各类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严厉惩处破坏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惩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恶性犯罪活动;狠抓法律监督,将监督贯穿于案件侦查、审判、执法各个环节;严厉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狠抓自身建设,将纪检监察内部监督和人民监督员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狠抓职务犯罪预防;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294件498人,挽回经济损失1882万元。其中,立案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91件322人。
今年也是甘肃省检察院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服务年”。7月,省检察院与省发改委联合,在全省检察机关启动了为期两年的“联系企业、联系项目,促进廉洁、促进发展”专项行动,确定200个重大项目进行服务。
据了解,检察机关在专项行动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开展法制宣传,加大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和干扰破坏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的刑事犯罪案件的力度,积极为项目业主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服务等。
“专项行动的核心是做好服务帮助工作,让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放下包袱、理直气壮地去干工作,达到‘项目建成了,资金不出问题,质量不出问题,建设者不出问题,领导者不出问题’的目的。”路志强说。
参与联村联户帮农民脱贫
2012年2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甘肃省检察院249名干部联系了3个乡8个村371户贫困户,帮扶他们摆脱贫困。
“双联行动,检察机关责无旁贷。”路志强说,前不久,他专门到他联系的村子住了几天,了解到该村群众基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阻碍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困难还是缺少项目启动资金。鉴于此,省检察院积极协调各包联单位共同想办法,筹集了近500万元启动资金,为农户解决了2000多万元的贷款问题,使一大批致富项目投入建设和运营。
通过实际调研,路志强发现,这个村要致富,必须发展特色经济,而培育白皮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地有一个村民,他从山上摘下白皮松种子,在自家地里进行育苗,一亩地育苗30万株,一株成本仅一毛钱,而培育两年后一株就可以卖到1块钱。
这件事给了路志强很大启发,他感慨道:“同是一片天,同是一片地,种了几十年,兜里没有钱,如今要致富,种粮改种树”。如今,这句话在当地农村广为流传。
路志强在村子里蹲点期间,列出了15件迫切需要办的实事,比如入户道路和场院的硬化、修建公共厕所、修建护坡、建设自来水管等。目前,省检察院已经争取到了项目资金,正在抓紧落实这些实事。(记者 赵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