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权威医疗机构鉴定的重要性
一位潘女士2010年10月因为某种先天性心脏病就医。
医院对她进行“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17天时,潘女士死亡。
家属委托了一家司法鉴定所,在涉事医院派员参观解剖尸体的情况下,得到的鉴定结论是死亡与手术中“心包填塞”有直接关联。
但起诉到法院后,经医院申请,法院委托了浙江省医学会进行鉴定,结果是不支持“心包填塞致死”。
两个鉴定都符
合法律程序,鉴定结果又都是权威的,这可怎么办?最终,二审法院法官着力进行调解,最终医院和患者达成了和解协议,由医院进行一定补偿。
当然,法官不是医生,法院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裁判,主要还是依据权威医疗鉴定部门的结论。
医疗纠纷遇上了很头疼
法院编写手册免费发放
杭州因为是省城的缘故,医疗纠纷案件高发。光杭州基层法院三年来就受理了424件,年均增幅超过20%。
医疗纠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患者家属“一根筋”地认为,病没治好或者死亡,肯定就是医院的问题;
有的发生医疗纠纷,家属当起了医闹,而不是寻求合法途径解决;
也有很多患者家属,不相信医院医务科、医调会的调解,只认法院,造成法院案件审判压力剧增;
想去法院打官司的患者,又承受不起昂贵的律师费、诉讼费,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纠纷?
杭州中院已经开始尝试,在该院民一庭审理的每起医疗纠纷中,派一名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审判员(法医)加入合议庭,这样遇上一些医学专业问题不至于太头疼;
审理典型案件,还邀请人大代表、卫生部门、媒体、普通民众参加旁听,提升裁判公信力;
整合各部门既有的医患纠纷调解资源,由法院来提供法律指导……
此外,杭州中院民一庭还首次编写了这本《医疗纠纷化解指引手册》,联合市司法局、市卫生局一起在各大医院、司法调解场所、法院立案窗口等处免费发放,这对有医疗纠纷争议的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个蛮不错的基础知识普及资料。
这本手册,第一期印刷2000册,月底之前覆盖上述场所。
·浙江:杭州出台医疗纠纷鉴定人出庭细则
·杭州中院出台医疗纠纷鉴定人出庭细则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可尝试“适时对调”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可尝试“适时对调”
·内蒙古调研组调研呼和浩特医疗纠纷调解工作
·广东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6月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