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河南

河南修武县法院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工作纪实

2013-08-22 13:53: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法制报 

    近些年来,位于太行山南麓的修武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生态农业和高新企业,整个县域经济形成了景区、农区、工业区的“三区”格局。如何使“三区”和谐稳定、协调发展成为修武县法院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所有干警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社会角度看案件,了解老百姓的想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把法院打造成老百姓的邻居、家门口的法院。”修武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古海林强调。

    立案信访是法院工作的晴雨表,打造便捷高效、文明公正的窗口形象是法院整体工作的牛鼻子。

    近年来,修武县法院院多方调研、筹措资金,将立案信访大厅扩容到80余平方米,整体搬迁至法院大门口,并按照最高法的要求将大厅分设为导诉区、休息区、接待区等,实行“柜台式”开放服务。

    同时,该院在大厅一侧设立了诉前调解室,指派德高望重的老法官担任诉前调解员。该院副院长陈小伟说:“诉前调解,就是由立案法官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把道理摆清楚,让当事人想明白,该赔礼就赔礼,该给钱就给钱。调解解决后就不用上法庭了,实现‘零’成本诉讼,达到双赢。”

    高村乡22岁的青年刘民与李国既是同乡又是同学。2013年4月28日是李国大喜的日子,李国邀请刘民前去帮忙,迎亲途中,正在车上放鞭炮的刘民突然从敞开的面包车后门摔下,致严重颅脑损伤。为抢救刘民,刘家借债支付了16万元的医疗费,李国为刘民承担了4.6万元的医疗费后,也无力再承担其后

    续治疗费。刘民决定起诉李国和面包车司机李山,为避免矛盾激化,该院开展诉前调解,从乡邻关系、同学情义等分析案情,最终两被告赔偿原告刘民8.9万元。

    调解结案后,双方当事人很受感动,共同制作了一面写有“秉承和谐调解,巧断千古奇案”字样的锦旗送到了法院。

    据统计,近年来,该院通过立案信访窗口调解案件年均100起以上,立案调解率占民事案件的10%左右。

    倾听民意,走进百姓“家门”

    倾听民意是修武县法院重大司法工作及决策前的“规定动作”。近年来,该院开展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法院文化建设、审判质效细分考核等在全市乃至全省法院叫得响的牌子都是在多方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的。

    定期召开社会各界座谈会,广泛征询意见。近年来,该院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已成常态化,去年以来,共邀请了9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评议。该院还先后召开了全县乡镇领导座谈会、行政首长座谈会、企业法人座谈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座谈会等听取意见建议,邀请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进行评议。该院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实行部门负责、院领导包案督办,限期处理。

    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案件回访等活动。一年来全院干警走访群众600余户,为民办实事21件,接到群众来信120多件、接访180余人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作出解释或处理。

    法院充分尊重民意,群众也给予了法院工作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几年来,该院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高达70%,涉诉信访案件

    修武县法院大力推行巡回审判制度,在各村、社区设立巡回审理便民服务点,并专门配置了巡回审理车,通过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等巡回审判活动,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群众家门口。同时加强人民法庭与各镇街司法所、综治办、各类调解组织的协作配合,将大量民间纠纷化解在基层。

    方庄镇七旬老人张贵梅有两个儿子,丈夫两年前病逝,为家庭财产和药费弟兄二人发生纠纷。眼看到了年关,谁也不愿照顾老人,老人一气之下将两个儿子起诉到云台山法庭。潘康德庭长看出老人的心思后,第二天就和两名干警来到村里找到村干部、街坊邻居了解情况,后找到老人的两个儿子,可两个儿子陈事说了一大堆,就是不提老人赡养的事。耐心疏导后,看到两个儿子执迷不悟,他们就决定将法庭开到村里,让村里老百姓都来参加评理。巡回审理还没结束,两个儿子感觉丢人,打断庭审自觉和老人商议,同意轮流赡养母亲。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河南修武七贤警方三天抓获三名在逃人员
·河南修武:擅用他人照片牟利构成侵权被追刑责
·河南修武县公安局建立警企协作机制
·河南修武七贤派出所打掉一肉制品犯罪窝点
·河南修武七贤派出所建设三级监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