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太极”法官调判高手

2013-08-22 13:50: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法制报 

    20多年来的法官生涯,王卫东一直工作在基层法庭,共审理各类民事案3000余件,没有一起上访、信访,全部实现了案结事了。他先后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全省人民法庭优秀法官、全省法院十大调解能手、全省十佳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记者李向华

    温县法院北冷法庭副庭长王卫东出身农家,对农村有着浓厚的感情,对农民有着与生俱来的关怀。

    为了更好地完成使命,王卫东不断琢磨,如何让群众联系法官更方便?受商家公布电话的启发,他多年前就在法庭首倡发放便民联系卡。如何提升群众自我解决纠纷的能力?他巧用便民联络点指导民调、巡回办案

    作为一名陈氏太极拳的爱好者,王卫东练太极拳已有十几个年头了。这些年,他每天都要坚持练两三遍,对太极文化的精髓也感受颇深。他将太极拳的原理、法则运用到司法审判实践中,全方位、多元化调处矛盾纠纷。

    王卫东借鉴太极拳“刚柔相济、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等原理,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当事人的不同情况,案件的不同程序,总结归纳了十大太极调解法。其中经常运用的应属“以心制心”、

    得到信任与感激便感到满足

    讲法。如何实现诉讼群众感情、利益的平衡?他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办案方法和效果。如何尽量避免类似纠纷反复发生?他不断联系办案实际,撰写有针对性的调研文章……

    正如王卫东自己所说,他是个喜欢并享受做事的人,为此他乐于坚持,喜好琢磨。而对于手中的审判权,他唯一的目标是让群众满意。因此,他

    “借力调解”和“粘连相随”调解法。

    对离婚、赡养、抚养等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以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王卫东实行真情调解,即“以心制心”调解。很多当事人自尊心都比较强,常常固执己见,对这样的当事人,王卫东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邀请其所在村的基层民调、同事、亲友、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和协助调解,即“借力”化解纠纷效果较好。

    对有错不改、无理取闹甚至耍无赖的当事人,王卫东使用“粘连相随”

    生活简单,自得其乐。或许,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不是有句话叫‘痛并快乐着’吗?”王卫东常说,“工作是苦的、累的、快乐的。苦和累,我相信每一名做过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有同样的感受。下乡跑断腿、磨破嘴,入户做工作遭冷遇、受委屈。但是,看见群众冲咱一笑,看到当事人对咱的那份信任与感谢,说心里话,那叫一个满足。”

    法,并弄了一套“配套设施”,就是买几个马扎和一个折叠桌,随时随地到村中或纠纷现场开庭,在围观群众的舆论压力和众人指责劝说下,促使当事人主动接受调解。

    王卫东始终认为调解一起案件就是为社会和谐增加一份力量。鉴于这种理念,王卫东反复引导当事人权衡利弊,用最大的努力促成和解。而为了实现每一次目标,他都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太极”法官的办案绝招

    “王卫东成了辖区群众的一种依靠,不论白天、夜晚、星期天、节假日,只要群众一个电话,王卫东都会及时赶到,为他们送去一名基层法官最诚挚的帮助。

    处在基层一线的王卫东有时也会感到很累。他说,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想到那些经他调解成功的民事案件,会想起那些重回和睦的家庭,那些修复的亲情、爱情、友情。对于他来说,那就是他前进的动力。追求事业

    的完美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重了工作必然会轻了家庭吗?王卫东有时也会面对这样的困惑。

    王卫东的老父亲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还是一个人在老家做饭吃,每次王卫东回家看望父亲,都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归。有几次老人家身体欠安,都是姐姐带老人去看的医生。

    爱人李彩玲是幼儿园教师,谈起自己4年前的车祸,彩玲记忆犹新。那年冬天,她在下班途中被摩托车撞

    成骨折,王卫东仅在床前伺候了3天。因为法庭离家远,中午不能回来,整整3个多月,王卫东都是早上做好双份饭,中午让爱人和孩子温着吃,晚上回来再弥补一整天的缺憾。

    王卫东感到愧对老人、爱人和孩子,但他说:“他们没有埋怨过我,这是家人对我最大的支持。把每一起案件都处理到最好,让每一个当事人满意,为社会多创造一份和谐,是我最大的欣慰。”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