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爷爷家,他都会问我:“你奶奶去哪儿了?怎么好久没见到她。”
家人每次都是一样的回答:“奶奶回老家了……”
接下来是爷爷的追问:“那她什么时候回来?”
爸爸会接过话茬说:“票不好买,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其实,奶奶在04年就已经坐上了通往天堂的列车,这趟车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且是单程的。
奶奶离开的这些年里,全家人都在尽心尽力地照顾爷爷,帮助他重建一个完整的、坚强的内心世界,而我们的这些努力好像没有起到太大作用,爷爷还是没有从阴影当中走出来,他的脑海中,奶奶一直都在。
其实,爷爷在奶奶去世一年左右,患上了老年痴呆症(阿兹罕默症),这种病像是在患者的脑子中放进了一个橡皮擦,选择性地擦除了一些记忆……现在的他已经不怎么说话,说的寥寥几句也都围绕着奶奶;他的行动非常缓慢,见到亲人来或者走都会哭,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儿孙的名字,但他知道我们是他的亲人。他的日常起居由保姆24小时照顾,我们只是周末去陪陪他,看看他,回答他开头时问的那几个永远重复不变的问题。
有时我就会想,如果奶奶在天堂知道爷爷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会伤心还是会欣慰呢?心疼自己曾经的爱人因自己的离去而艰难地生活,或是欣慰于爱人对自己感情的至死不渝与忠诚?我想应该是前者吧。
奶奶生前,他们的感情非常好,甚至让我惊叹于爱情的保质期竟然可以这样长久,他们的爱情温润如玉,寂静安宁。奶奶是一个小孩子脾气的人,爱美,爱干净,喜欢精致悠闲的生活;爷爷是一个生活线条比较粗糙的人,极简主义者,但是宽容,会照顾人。他们对彼此的称呼也很有意思,奶奶叫爷爷“老爷子”,爷爷叫奶奶“老娘子”。
由于奶奶身体不太好,每天要吃十几种药,而且很多药不能同时吃,还要分饭前饭后服用。每周,爷爷都会戴着老花镜,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给奶奶配药。他把奶奶吃的药全都摆在桌子上,按照医生的要求,将不同的药片放进一个个写着“早、中(上、下)、晚”的小盒里,然后配好一个星期的药放在茶几下面,这样就能保证奶奶一个星期都能正确地服药。后来,奶奶的糖尿病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吃饭前都要打胰岛素,爷爷又成了奶奶的“家庭护士”,每次吃饭前把奶奶拉到大阳台上(那里阳光充足,光线好)给她打胰岛素,记得比奶奶还要清楚。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周末跟同学吃过饭后回爷爷家休息,总是会看到爷爷扶着奶奶在楼梯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我问他们:大中午的为什么不在家里好好休息?爷爷告诉我说:“你奶奶怕冷,不爱出门锻炼。中午的时候最暖和,带你奶奶爬爬台阶,增强心肺功能,你看她累的。”夏天,他们出门遛弯的时候,奶奶总是会拿着坐垫还有爷爷最爱吃的黄瓜,他们俩走累了就坐着吃黄瓜,像小孩子春游一样快乐。
回想起这些,清晰有如昨天,而爷爷的记忆好像也只保留着那些与奶奶在一起温暖的画面,也许在他的心里奶奶一直都在,永远是健康的、美丽的、贤惠的。如一生能遇到一个知冷知热的人便足以,淡淡的花香总会很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