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无悔的扑向大地,为的是报答泥土的恩情;鲜花努力的开放,为的是点缀生命的多彩。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汗水践行着“司法为民”的承诺,为的是他们深爱着的人民群众,平谷法院的立案大厅里,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的胸前是闪烁的天平徽章,脸上洋溢着的永远是热情的微笑。请听,百姓们这样说——
身有残疾的人说——在这里打官司,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方便
这一天,立案窗口来了两个小伙子,咿咿呀呀比划一通,周围的人一头雾水。接待法官赶紧拿来了笔和纸,面带微笑地与他们展开笔谈。“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我有个朋友借我的钱,一直不还,我想起诉。不知道能不能把钱要回来。”……就这样,一支笔、一张纸,架起了法官与聋哑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便做好了所有的立案手续,临走时,那位聋哑小伙子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谢谢你们的耐心帮助,虽然我是聋哑人,但是我相信,我在这里打官司不会有任何不便。
耄耋老人说——法官同志,你们比我自己的孩子还贴心!
说这话是,老人家正紧紧握着立案法官的手,泪流满面。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老大爷出现在平谷法院的立案大厅门口,衣衫单薄,瑟瑟发抖。立案庭法官赶忙把老人扶进大厅,递上一杯热水。老人开口说道:“我要告我的四个逆子!我把他们养大了,他们长能耐了,可我老了,成了他们的累赘,他们把我撵到了大街上!”话没说完便气的浑身颤抖,老泪纵横。法官了解到,老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四个儿子还不尽赡养义务,老人一怒之下,便来到了法院。可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窗外又刮起了大风。在给老人买来晚饭后,立案法官意识到,如果就此把老人送走,当晚很可能流落街头,于是庭领导决定,把老人送到他30多公里外的女儿家。之后的日子里,忙碌的工作并没有让立案法官们忘记这位老人,他们多次带上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最终感化了他的四个儿子,原本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和和美美,老人又一次感受到了天伦之乐。
农民工兄弟说——终于可以回家过个好年了
每逢春节,在外辛苦一年的农民工兄弟便到了收获的季节,本该带着钱回家与妻儿团聚,而雇主的不仁不义却让他们不得不走上讨薪之路。
2013年2月2日,天寒地冻。街头巷尾迎新春的鞭炮声已经此起彼伏,离春节只有6天了。
这天一大早,立案大厅刚开门,就涌进了十几位要求法院帮助追讨工资的农民工。“还让不让我们活,我们等着钱回家过年啊。”民工们群情激愤。
立案法官赶紧安抚他们情绪并迅速了解情况,原来,张某在承包了我区某镇的一个办公楼装修工程后,雇佣了王某等来自四川的十几个工人干活,工程结束后,张某领到工程款,却没有未发放给这十几位农民工,经过催要,张某一拖再拖。春节在即,大家返乡心切,最终涌向了法院。
立案法官意识到,这是一起涉及农民工工资的群体性纠纷,如不能快速妥善解决,极有可能引发矛盾激化,而且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如果此案进入审判程序,可能因诉讼时间长而农民工们拿不到钱。于是,立案庭迅速启动了诉前调解程序,想方设法找到了拖欠工资的张某,展开了耐心细致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张某第二天即将工程款5万余元交到了法院。
熙熙攘攘的立案大厅里,这样的情景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点点冷暖为己任,些微小事总关情。
窗口里有忙碌的身影,窗口里更有暖人心窝的微笑。因为我们有一种信念,就是要用微笑打动每一位当事人!因为我们相信:窗口里的微笑最美,窗口里的法官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