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峰
7月28日上午8时,在辽宁盘锦市辽河油田工作的王兰乘坐23路公交车去上班途中,扶起摔倒的老人,并陪同老人到医院,帮着垫付了200元医药费,可她没有听到一句感谢的话,反而还被要求赔偿老人的4万元医疗费。她坚称自己是助人为乐,但老人却一口咬定她就是肇事者。公交车上录像还原真相——老人是自己摔倒的。王兰表示,这件事让她挺难受的,做好事没落好,但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还是会出手相助,毕竟这个社会通情达理的人还是占多数的。(8月20日新华网)
新闻虽新,但情节很旧,我们对此已见怪不怪,也倍感无奈——搀扶救助倒地老人被反咬一口的现象对社会道德造成了很大伤害,也早已成众矢之的,然而,这种现象却依然顽强地生存着,时不时地就跳出来,给道德下个绊子。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王兰在被冤枉讹诈后,虽然很难受,但没有让自己的心变冷,而是表示今后再遇到此类情况还会出手相助,她用这种执着向善的信念搀扶住了自己的道德,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乐观积极的信号。
实际上,有不少人都有过像王兰一样好心救助他人反被误解甚至讹诈的经历,他们也大都表示要继续保持道德的走向,正是他们的遇难不退、不懈坚持,给道德的成长增添了信心、力量和希望。
道德的成长需要一股顽强的韧劲。道德的成长要受到经济发展程度、法治成熟程度、教育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大都处于发展中阶段,因而,道德在成长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误解、阻碍、挫折、伤害,难免会走一些弯路。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困难,应该有一个理性成熟的态度,应该始终保持向善的信心和韧劲。这样,道德就会形成一种正能量气场,就会感染其他人,就会在砥砺中不断前行。如果我们没有这股韧劲,一遇到道德方面的挫折困难就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就畏惧、退缩、绕行,就用冷漠来明哲保身,那么,道德就会形成一种负能量气场,就会滑坡。
在顺境中发扬美德是容易做到的,在逆境中坚守美德则困难得多,因而,逆境中的美德才显得尤其可贵,才更有价值。我们固然应该学会用法律手段来扫除道德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障碍,比如起诉对助人为乐者的恶意讹诈行为,但也要学会在逆境中坚守美德,这样做,不是为了“伟大”,而是为了责任,为了信念,为了良心,为了每一个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