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结合知识产权审判实际,举行了以“心系群众”为主题的基层优秀知识产权法官代表座谈会,四位来自基层法院的优秀知识产权法官代表现身说法,讲述了她们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现将她们的发言摘登如下。
基层法官工作离不开群众智慧的火花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宋鱼水
|
|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海淀法院从事知识产权审判的民五庭和中关村法庭不断加强审判作风建设,我认为,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作风离不开艰苦的司法实践,因此,学习不断变化的新知识应成为我们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关村法庭开办了“醒客学习会”,每周五下午四点坚持学习。
在司法实践中我深刻感知到,法律是一门刚性艺术,但也需要法官用刚柔相济的办法处理人际关系,刚的是法律,柔的是方法,司法廉洁要能为当事人解决问题才能体现廉洁的价值。这需要法官的能力,需要对诉讼的真正理解。我在长期的办案实践中感悟出,只要我们用医生治病救人的态度,矫正当事人对法律的误解,绝不纵容违法者,实现家有家法、行有行规,社会才有“标尺”,当事人最终敬佩的是法官的法律定力,一个有定力的人才能使当事人信服。
当前,基层法院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虽然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法官的办案条件,如法官助手、办公室、学习机会、案件研究实力等等,很难适应日益繁重的任务需要,但基层法官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需要在群众中锻炼成长。新时期的基层法官工作离不开群众思想的活力,离不开群众智慧的火花。现在,我们每周都会会商案件,在精力允许时,配合政府加大政府法治建设。随着全社会法治能力的加强,我们有信心让全院干警的司法能力进一步加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要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 姜 颖
一位英国法官的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法官不仅要主持公正,而且要让人们明确无误地看到是在主持公正。”我们每个法官只有感受到责任和使命,才会更具有前进的动力,才能公正地审理每一起案件。“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目的,就是要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在当事人和公众面前。
我曾经办理过一个案件,当事人败诉后给我打电话说要上诉,同时表示感谢,说我的判决让他们知道败在了哪里。这个案子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明白胜败皆服,服的不仅仅是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更是对法官综合素质的信服,对法官品德修养、职业操守、工作态度、司法能力的信服。
法官还应做司法的宣传者。作为中国法官,在法制环境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需要做一些法律的宣传,我也参与了很多法制宣传活动,希望为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扩大服务的队伍。于是,我们成立了姜颖法官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队,希望能够依靠团队的力量扩大法律服务。
总而言之,知识产权法官要做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的护航者,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希望能为司法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也希望让同行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有了解,树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