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风雨中奔跑,想证明自己的坚定。雨水合着汗水肆意地流淌,想伪装我的忧伤。我象天宇中的一颗尘埃,无论风把我吹到什么地方,都无法阻挡这日月的匆忙。一阵惊雷,天际边闪过一道刺眼的光。荒唐的颓废能使人玉石俱焚,唯有正义才能在黑暗中发出璀璨的光芒。这一刻,我的梦醒了!刹那间,略有顿悟: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一条路都需要不怕摔跤的刚强与坚韧,而我们正走在前往公正的路上。
我们就像一群飞鸟,穿过乌云的笼罩,听见了旷野中的哀号,顿时失去了方向。然而,我们并不孤独,而是很自然、很强大地凝聚到了一起,在风云变幻中找寻前行的突破口,共同领悟黎明前黑暗的意义。因为我们知道,不经历蜕变的痛苦,就无法迎来破茧成蝶的美好。
常常有人追问:“法官的理想人格是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别的,就是公正”。因为公正是支撑我们成为法官的基石。每一个法律工作者心中都有一个法治理想国,这是一个梦想,也是一份信仰。正是法治中国梦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带来了攻坚克难的正能量。“法治”的汉语词源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法治思想。西方的法治概念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城邦的法律必须得到遵守,而被遵守的这一法律本身必须是良好的”。千百年,沧海桑田,人们以史为鉴,如今已经普遍认同了“法治”优于“人治”和“专制”的治国理念。然而法治的理想性注定了要实现它,就必须经历艰难的旅程,但法治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我们苦苦追寻与坚守的信念。所以面对困难,我们绝不能退缩。
法谚有云“徒法不足以自行”,祸患始于空谈,成功源于实干,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实现法治中国梦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尤其离不开青年法官的参与。我们理应主动肩负起这艰巨的重任,力戒眼高手低,力求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立足本职岗位,适应审判角色,在实践中成长,以实干兴法治。拨开云雾取青天,要让每一位当事人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中国法治带来的公平与正义,也让我们自己成为“社会的良知“与”法律的坚盾”。
我们要向那些善良而正直的法官致敬,不管你身居高位,还是扎根基层,是你们高大的身影,让自私与懦弱无地自容,让法治逐步实现并得以长存;是你们把邪恶关进牢笼,让正义光辉永不磨灭。作为新生代法官,我们不言可以让世界走向和平,但我们希望可以让百姓信赖与安心。
我们要向那些平凡而正义的法官致敬,是你们默默地奉献,让人间处处都有好风景。人,不一定会活得伟大,但一定可以无愧于心。用勤劳和汗水换来理想与价值的收获,用良知与法律换来公平与正义的沉淀,这些已然给我们做出了正确的指引,让我们在找寻方向的路上不至偏离。
我们也应当向自己致敬,因为我们勇于担当,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通往正义理想的路上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机智与勇敢而感到自豪。年青一代的法官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前行的道路,前辈们的辛勤与努力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司法宝藏。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职业自信和坚定地法律信念,立志让公平与正义深扎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信仰,更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胡许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