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记事本,还是停留在春节前返家的那一天,对于习惯记事的人来说,工作忙并不是不梳理未记录的缘故,就像转热的机器需要停下来歇息一样,人也该在工作之余收心沉淀,帮思维腾出一个冷静的空间,让心再享受一段清晰的归家旅程。
身在异乡,家永远牵动着心中那份最深切的惦念。父亲那深刻着生活种种不易的额头、母亲那盈满了默默爱怜温情的双眼、兄弟姊妹那洋溢着希望幸福的笑脸,总让我在他乡时瞬间想起,甚是牵挂。随着返家日期的临近,缕缕乡思在工作后的第四个月中慢慢变成回家的强烈期盼。
正值过年的日子,回家的期待终成现实,心头不胜欣喜,一种隐性的心力流淌全身。人常说,年永远会年年过,家总是会年年归。面带掩饰不住的笑容,背上早已收拾好的行囊,手握一票难求的火车票,归心似箭地涌入人潮如海的车站,踏上回家的路。
往车窗外不经意的一望,离别的场面不禁让本畏寒的身心顿觉暖意。有双粗糙的大手紧紧握着一双粉嫩的小手,依依不舍;一对热恋的情侣在站台上相拥道别;几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谈笑着说再见……无论他们是否分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只有爱的凝聚,亲情、爱情、友情……皆是依托了爱的名义。或许只有心在一处,情便在一起吧。
“莫对孤灯思往事,风物长宜放眼量”。每一次乘坐列车,总爱漫无天际地遐想。躺在快速行走的车上,凝望窗外疾驰而过的点点星光,看着对面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情景,家的模样、年的味道在漫漫长夜里牵引着思绪一而再再而三地忆起父母的容颜、家乡的面貌。父母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为的是让我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慈眉善目的怜爱,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历经沧桑长满老茧的双手,无言表达着对家人的挚爱……
途径几次转车,具有家乡特色的熟悉的景物终于映入眼帘。季节交替,此时的北方或许已是白雪皑皑,但在四季如春的家乡,冬天的树木虽不及夏天的那般蓊蓊郁郁,但绿意犹在,略带斑黄而已。家乡虽不处于鱼米之乡,却也颇具江南景致,似乎也应了那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平整顺畅的水泥马路,错落有致的楼房瓦屋,点染其间的翠竹绿树,构成了家乡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风景画。
回家的路固然遥远,身体尽管疲倦,但回到牵肠挂肚的家,看着父母亲布满皱纹却显慈爱的微笑,听着兄长幼女稚嫩懂事的问好声,已顾不及这一路上的辛苦,像小时候喜爱时刻跟随父母一样,拿起锄头便跟着下地劳动。
父母日日躬耕着几亩田地,总有做不完的农活。在20多年前,家里生活还是捉襟见肘时,父母含辛茹苦却执意供我们上学读书。从小到大,我已习惯把跟随父母下地劳动当成一种享受幸福的方式,一种浸润父母雨露般爱意的过程,力所能及地帮忙,乐此不疲。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的思路逐渐清晰,从农村一步步走进城市,却一点点远离故土。漂泊他乡,唯恐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恩情。时间这个魔手无情地改变了父母的容貌,但依然无法改变的是他们宽厚仁慈的爱。父亲常说的一句“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心”已淋漓尽致阐释了父母对子女爱之浓浓、情之切切。家有宽父慈母,每每挂念,抽闲返家,总算稍稍慰了心愿。
唐代诗人孟郊曾诗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时时想,天下子女,有几多的报答可够得及父母对子女的丁点爱与情呢?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唠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真情实意实现爱的表达,对于父母来说,这些足以;对于子女而言,幸福无比。
爱——是家的永恒基调,也是福的最终归宿。带爱返家,携福回岗。再次背上行囊告别父母,坐上返回工作岗位的车,心魂仍驻足于家的怀想,泪水倒灌心海的滋味,千言万语也无法表白。家乡,没有历久弥新的墨客书香,却有朴实无华的青山阔水,有着不设防的心门,永远为游子们敞开。家在哪里,爱就永远在哪里,每个人都应是爱的使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人民法院 周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