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西部社会组织的“爱与愁”

2013-08-20 10:35: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在目前财政直接支持有限的情况下,税收上的“减法”政策就是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加法”政策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艳明

    陈晓东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央财政的钱,竟能直接打入一个西部地区社会组织的账户。“我们看到了国家对社会组织发展的信任和支持。”这一渗透心田的温暖和鼓励,让他坚定了参与社会服务的信心。

    陈晓东是甘肃药业信息研究所所长,他正在做的项目是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得到了5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我们没有影响力,能申请到一个国家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高兴得几天都合不拢嘴。”干成第一件“大事”让陈晓东切实感受到一个民间组织的社会价值。“社会确实需要我们,国家也需要我们。”

    但是,一个没有多少实力和名气的社会组织,要想生存和壮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所有西部草根社会组织面临的共同困扰。

    “第34个项目终于成功了”

    今年上半年还没结束,陈晓东就已在甘肃省秦安县的乡村跑了3个月,走村串户,为他的“贫困农村留守妇女细菌性妇科病医疗救助项目”做基础筛查工作。

    “我们唯一的特长就是认真负责,尽最大努力把事做好。”带着一身泥土,刚刚回到兰州的陈晓东说,中央财政的钱,竟能直接打入一个西部社会组织的账户,这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竟然连续两年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在2012年,陈晓东就已成功申报并顺利完成了“贫困农村留守儿童‘药害’事件医疗救助发展示范项目”,获得了30万元资助。“尽管钱不多,但却帮助我们完成了一直想做的事。”陈晓东从小在秦安县农村长大,由于生活困难、医疗条件有限,挨饿和病痛是他一直忘不了的记忆。曾在基层乡卫生院、药厂工作过的他,一心想为家乡及西部的贫困农村群众做点事。

    “在农村地区,因为乱用药而造成的儿童伤害事件比较多。我们在秦安县筛查中发现了194例听力受损儿童,为其中的74人配戴了助听器,对其他人进行了药物治疗。”陈晓东告诉本刊记者。

    留守儿童项目,是陈晓东的甘肃药业信息研究所2004年成立以来得到的首个资助项目。此前的8年,尽管他很努力,却没有得到来自政府的资助。

    “没有钱,什么事都干不了。为了能获得资金支持,省上项目、国家项目甚至是国际组织的项目,我都申请过。只要看到相关信息,就写申请报告,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直到第34个,我们终于成功了。”就像穷人家的孩子突然得到了一份贵重礼物,陈晓东喜出望外,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格外用心。在他的发动下,同学、朋友都成了志愿者,大家天天在乡下一干几个月。

    对过去七八年的努力,陈晓东感触很深。“这好比盖大楼,如果没有地下的一二层,地上的三四层是盖不好的。”但目前的一切,与他的实际梦想还存在一定差距。

    “安全、有效、合理、经济,这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可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为了经济利益,不规范用药、甚至滥用药现象仍比较多见。”陈晓东说,他成立甘肃药业信息研究所的初衷,就是想打破医疗机构在学术和技术上的垄断,通过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为群众的安全用药提供咨询和建议,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用药现象。

    然而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组织,实现梦想并不容易。为了生存和发展,他只能先“借力发力”,通过争取各方面扶持,多做一些公益项目,把自身壮大起来。

    “很多都是空架子”

    陈晓东和甘肃药业信息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令同行艳羡。在目前甘肃的上万个社会组织中,能够直接获得中央支持的并不多。缺发展资金、少专业人才,依然是发展中普遍遇到的难题。

    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甘肃省共有各类社会组织11320个。其中,社会团体868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602个,基金会30个;省属社会组织808个,市县两级社会组织10512个。

    “社会团体类社会组织,收会费是主要的经费来源。但实际上,收费情况较好的没有几家。”甘肃省社会组织促进会副秘书长权平介绍,很多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时雄心勃勃,但在实际运转中却显得有气无力。

    甘肃物流协会就是一家社会团体类社会组织。成立4年来,由于没有多少业务可做,收支入不敷出,发展艰难。“甘肃物流业发展本身就不太景气。尽管我们有100多家会员单位,但只有30多家理事以上的会员单位才能交点会费。加上培训和咨询方面不多的收入,一年自收的经费也就20万元。可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房租等,一年的支出就要40多万元。”甘肃物流协会秘书长王勇谦介绍,为了生存,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找活儿干。实在没办法了,就到发起单位去借钱,“拆了东墙补西墙”。

    西部社会组织发展难,除了自身先天不足外,外部支持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去年甘肃省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项目710万元,今年554万元。今年总共有19个项目,最高的50万元,最低的25万元。”权平介绍,甘肃有上万个社会组织,如果平均分配到每个头上,一年也就几百元。

    没有经费,专业人才吸引不来也留不住。“很多社会组织都缺少专业人才,大多数人员都是兼职的,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权平介绍,越往基层,这个问题越突出。很多社会组织都是“空架子”,真正想干点事很难。

    2012年,在中央资金支持下,甘肃对360名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能够开拓眼界,让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充分了解到国家的政策和信息。尽管当前覆盖面还不大,但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权平说,但是面对数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每年数百人的培训,显然是“僧多粥少”。

    “去年中央给了40万元培训经费,今年30万元。”权平说,甘肃省社会组织促进会也设法筹措一些经费。目前除中央不多的培训经费外,省、市、县各级都没有配套,她期盼这个问题将来能得到改观。

    在地方政府直接扶持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免费评估,以评促建,成了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有力抓手。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辛广楠介绍,2011~2012年,甘肃省对内部管理混乱、违规违纪行为突出和名存实亡的社会组织进行了清理规范,省市县三级共撤销、注销社会组织1187家,初步建立了退出机制。

    “通过评估,能够发现管理中存在问题,规范日常运行,这对正在成长中的社会组织很重要。”辛广楠介绍,2011年,甘肃省成立了省级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省属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省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经费。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评估社会组织766家,为下一步筛选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提供了依据。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北京市司法局召开社会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会
·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座谈会在云南昆明举行
·防治校园性侵 专业社会组织可进校园
·让评估成为衡量社会组织的“一杆好秤”
·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年底有法可依
·安徽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管理意见

·安徽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管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