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下汗水引来“活水”
安徽宁国:检察官帮助受灾群众渡难关
今年7月以来,由于持续晴热、高温无雨,有着中国山核桃之乡美誉的安徽省宁国市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旱灾。面对历史罕见的灾情,宁国市检察院把抗旱作为当前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大实践,全体党员干警冒酷暑、战高温,与当地群众心连在一起,汗流在一起,千方百计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受到群众普遍赞誉。
据了解,地处皖南山区的宁国市7月份以来平均降雨量比历史同期减少六成,全市普遍受旱,其中山核桃主产区受灾尤为严重,面临绝收。截至8月12日,全市受灾人口16.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26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4.94亿元。
面对疯狂的旱魔,宁国市检察院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以检察长吴小明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旱工作组,同时紧急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以确保抗旱救灾的有序展开。该抗旱工作组“包片蹲点”,各个成员走进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登上平日硕果累累现在却枯叶满枝的山头,实地调查灾情,与镇、村、组干部群众一起,共谋长期抗旱之计和科学自救之策。
宁国市的南极乡是该市山核桃的主产地,全乡11935人分散居住在5个不同状况的自然村。该乡不少小河断流,其中杨狮村的情况最为严重,但这里却没有什么活的水源,村民们难以就地打井取水用于生活和灌溉。得知这一情况后,吴小明当即召开院党组会,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在该村村干部的协助下,经过数小时的安装调试,村民们期盼已久的灌溉用水从水泵里喷薄而出,浇灌了久已干涸的农田,更滋润了农民兄弟的心田。
针对抗旱用水、用电、用设备等纠纷逐渐增多的情况,该院的抗旱工作组成员马不停蹄地赶往各个事发地,及时调处纠纷,宣讲相关法律问题,避免了因水事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了防止长时间的持续干旱诱发火灾,抗旱工作组成员又奔赴各个林区,向群众宣传防火知识以及造成火灾应负的法律责任,以尽力消除灾区的治安隐患。
(记者吴贻伙 通讯员王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