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等特点,精心为青年法官的健康成长设计“锻炼、帮扶、提升”三个“阶梯”,为全院审判工作注入了青春活力。2012年,虞城县法院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18项,其中青年法官占了12项。
锻炼:到基层接地气
“到基层法庭工作后,我感到自己接地气了。”这是该院大杨集人民法庭青年法官赵鹏宇对院长曹秋丽说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到基层法庭工作的最初感受。赵鹏宇2000年毕业于贵州大学,研究生学历,2011年被录用到虞城县法院工作,是全院学历最高的青年法官。
新录用的法官,学历高,理论水平高,但实践经验少、实务技能少、工作能力有待提升。让新录用人员到基层法庭锻炼,是虞城县法院青年法官培养的第一步,也是青年法官培养的基础。
“在基层法庭,解决问题用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需要人文、地理、社会知识。”这是新录用法官马宇飞在一次法官沙龙活动上的发言。她深切体会到自己到基层法庭工作后,不但理论联系实际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法官的跨越。
“锻炼”不局限于让青年法官下基层。虞城县法院党组为青年法官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众多舞台——“五四”青年法官论坛、法官沙龙、演讲比赛、拓展训练等。青年法官通过这些不同的锻炼形式,语言表达、思考总结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该院先后有2名青年法官在县级以上演讲比赛中获奖。
立案二庭的副庭长丰新华是2006年通过全省统一招录到法院工作的,在基层法庭工作5年后,调任立案二庭副庭长。在信访接待工作中,他用“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来化解信访难题,实现了从一名法官到一名司法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帮扶:“一对一”言传身教
“开庭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当事人听不懂时,要改变一种问话方式,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是该院城郊人民法庭庭长杨新建在开庭前对刚任命的青年女法官范静静的一席话。
青年人的优点是有激情、血气方刚,刚劲有余而柔韧不足。针对青年法官理论知识丰富,审判经验不足的特点,该院推行“导师”帮扶制,由政治素质高、审判业务精的资深法官与青年法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导师”通过庭前指导、庭审讲评,判前释法、判后答疑等环节的经验传授,帮助青年法官在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中提升业务能力,使其在审判道路上健康迈进。
资深法官不仅是青年法官工作上的老师,也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傅玉杰是来自湖南邵阳市谷州镇的一名农村孩子,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大学里一直是学校里的高材生。通过统一招录,他进入法院,被分配到大杨集法庭工作。
人生地不熟,语言上沟通不流畅,作为一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傅玉杰来到法庭之初很不适应。为了尽快解决小傅的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在法庭工作,院党组专门安排全国法院调解能手郑勋对小傅从地方方言、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手把手帮扶,使小傅很快适应了法庭工作环境和虞城的生活习俗。
之后,郑勋又为小傅介绍了一名虞城籍对象,小傅成了虞城的女婿,现在小两口已经有了自己的爱情结晶。34岁的小傅目前已经成为该院刑一庭的业务骨干,并被任命为副庭长。
提升:办案与管理并重
“综合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是法院的精英,你们不仅要懂管理,还要精通业务,也只有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才能提升管理水平……”曹秋丽在综合部门会议上多次强调,综合部门具有审判资格的法官,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更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参与办理案件,提升综合素质”,这是该院培养青年法官的“跨栏”举措,也是解决审判资源不足的有力之举。
该院绩效考核办公室主任小李2012年参与办理民事案件,2013年参与办理刑事案件。谈起繁忙工作之余办案的辛苦,她笑笑说,刚开始,觉得办案件对自己是累赘,给自己工作添乱,但通过办理案件,她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时,不再是一味地设计指标,而是从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方面考虑,争取各项考核指标既能反映各业务庭工作实际情况,又能突出工作亮点。参与办理案件不仅没有耽误工作,反而促进本职工作的提高,对自身素质也是一种提升。
目前,虞城县法院分布在综合部门的具有审判资格的17名法官,已经全部挂靠到各个业务庭参与办案,并和审判、执行部门的法官一样,全部纳入法官个人绩效考核。2012年该院综合部门法官共办理各类型案件102件,无一起信访事件发生。
2012年7月,该院对38名中层正副职进行了岗位轮换和职务调整,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干警占调整人数的87%,有2名青年法官被任命为审委会委员,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陈金华 李景利
·河南虞城县法院“四个结合”调解涉农案件
·河南虞城审判白皮书:助力社会管理水平提升
·河南高院法警总队领导到虞城县法院检查指导
·河南虞城县法院为青年法官谱出成长三步曲
·河南虞城法院四项措施筑牢“反腐倡廉”防火墙
·走起 虞城司法助力“钢卷尺航母群”